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吕奔教授团队在Immunity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来源:湘雅三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6日 作者:宋楚乔 李姗

本网讯 12月10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吕奔教授团队以“Bacterial Endotoxin Activates the Coagulation Cascade through Gasdermin D-Dependent Phosphatidylserine Exposure”为题在Immunity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Caspase-11及其酶切底物—Gasdermin D(GSDMD)在细菌感染诱发DIC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揭示了革兰氏阴性细菌诱发DIC的分子机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博士杨新宇、博士研究生程晓烨为该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吕奔教授为通讯作者。

凝血(Coagulation)不仅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在机体抗感染免疫反应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当细菌大量侵入血循环造,便会造成成全身性重症感染(脓毒症),失控的凝血反应将发展成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便会形成全身广泛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多脏器衰竭和后续的继发性出血,即一种危及生命的重症状态,死亡率极高。然而,重症细菌感染诱发DIC的致病机理尚不甚清楚,目前在临床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

吕奔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发现:在重症感染(脓毒症)中,肝细胞释放的HMGB1蛋白作为分子伴侣能将血循环中的内毒素(LPS)转运至细胞浆中,从而活化了LPS的细胞浆受体—Caspase-11并引起致死性免疫反应。同时,课题组在近期还发现Caspase-11的过度活化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所致的多脏器衰竭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上述发现,吕奔课题组进一步探讨了Caspase-11途径在细菌感染所致DIC中的作用,并最终得出GSDMD是细菌感染诱发凝血反应的重要分子,揭示了细菌感染所致DIC的重要分子机制,为今后脓毒症DIC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研究方向,也为今后开发GSDMD相关分子作为潜在药物干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据悉,吕奔教授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对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发表相关SCI论文15篇,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先后在世界顶尖级学术期刊《Nature》、《Immunity》(2篇)、《Nature communication》和《PNAS》等杂志上发表了系列成果,被国际医学界专家评为“重大原创性发现”。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的评估专家,主持国家青年973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