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特别报道·战“疫”在湖南】杨明施:“疫”路奔忙,为使命而战

来源:株洲市中心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5日 作者:王家明

1月26日,面对省内多地新增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遵循“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协调区域最优医疗资源进行救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危急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湖南省防控新冠肺炎高级专家组成员杨明施在接到指导救治工作任务的第一时间,就明白了这一使命的沉重和紧迫:此行担负的不只是一个患者的安危,更是一个地区的健康和千万家庭的安康。

杨明施(中)在常德

临危受命,北上常德南下株洲

作为湖南省医疗救治专家,杨明施接到的第一个抗疫任务,就是带队奔赴常德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刚到常德,杨明施就发现,现有救治条件有限且患者病情不断加重。“我到常德没几天,就有两例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这就要求定点医院即刻创建一个隔离ICU。对此,杨明施果断决定增派湘雅三医院危急重症医学中心技术骨干靳欣博士驰援,以期用最短的时间让患者转危为安。随着专家组的不断努力和新的医疗设备投入使用,两例危重症患者病情都得以好转,均于2月上旬转入普通病房。

随着疫情发展,株洲也出现多例重症病例。2月14日,得知株洲疫情形势严峻,有危重患者用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杨明施火速带领团队赶赴株洲市新冠肺炎定点隔离救治医院支援。

“先开危重病例汇报会。”刚放下行李,她就直奔主题,全面了解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会议一开就是一个多钟头。为了节省时间,只吃了碗泡面,她就穿上防护服扎进重症监护室查房。

ICU病房里有位全身插满各种管道的患者,病情持续加重,呼吸功能衰竭,呼吸机支持下仍严重缺氧,医院为其使用上了ECMO生命支持。“如果没用上ECMO,这个病人可能就凶多吉少了”,杨明施说,新冠肺炎伤害最严重的就是肺,这位患者的肺如果再得不到休息,可能损伤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导致死亡。ECMO的作用就是替代肺的功能,让肺停下来休息,有利于恢复。考虑到ICU是临时改造的隔离病区,杨明施还主动提出考察布局和设置是否合理,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忙完这些,天已经黑透了。

 

无分昼夜,为医者不容有失

“你们要注意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但不能打断了呼吸。”“药物剂量、评估深度要严密观察……”微信群里,杨明施似乎总是在线。

晚上12点左右休息,早上4、5点钟就会醒来,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ICU监控视频。为了实时掌握ICU的整体情况和患者最新的生命体征,杨明施在手机安装了监控系统,以便随时查看病房的全貌以及呼吸机、ECMO、监护仪等各类仪器的数据,一旦发现有异常,就可以及时提醒或指导病房内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杨教授时刻关注着病人的动态情况,有时候凌晨还在微信工作群里询问患者的检验结果,然后根据结果做出下一步指示。”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白准说,杨明施的指示,可以细到一个体温复测。

“她问你什么,你必须要答出来,不然就会挨批。”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双华说,杨明施对于病人高度负责,她要求每个医生要对自己的病人熟悉,责任落实到人,她自己更是对每个患者都了如指掌。 她对管床医生一再强调,对于病人的管理一定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一支笔,一个本,是杨明施战“疫”路上必备的“武器”。随时记录,是她的习惯。杨明施说,特别对于病情变化快的危重症患者,如果医生不了解或者疏漏一些细节情况,可能诊疗方案就会有瑕疵。用“烂笔头”辅助“好记性”,工作更不会有失。

每天早上八点前,杨明施就会出现在ICU的交班室内。在晨交班会上,杨明施会一一听取各组组长汇报患者详细检查和治疗情况并记录下来。然后针对每位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给出检查及治疗的建议。  

凌晨4点,杨明施仍在微信群工作群中探讨诊疗方案

每天下午三点,杨明施还会准时参加株洲市重症新冠肺炎救治专家会商会,与株洲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救治团队就重症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她会对每个病例都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然后与多学科专家商讨后,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

“多学科会商会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很重要,各学科专家站在不同专业领域上相互补充,能使患者得到更精准的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杨明施坚持,这样的会商会每天都必须执行。“不能因为周末就不开了,只要疫情不结束,就无节假日可言。”

面对疫情可能在全球发生大流行,杨明施还将继续带领她的团队奋战在抗疫第一战场,与新冠病毒鏖战。尽管疫情复杂,杨明施相信,“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治疗是一定能攻克的,静候春暖花开,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要迎接春天的到来的。”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