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致敬中南良师】康松林:十四年,雷打不动的“周末指导”

来源:计算机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3日 作者:周清菡 张韵仙

周六的长沙,天朗气清,伴随着清晨的鸟鸣,计算机学院基础教学中心的康松林老师来到了铁道校区第一综合实验楼309教室。他走进教室时,暂时还没有人来,他翻开书本,静静地等待着学生们。每周六上午,到这间教室给学生指导、答疑,是康松林雷打不动的习惯。从2008年至今,他已经坚持了十四年。

自创“周末答疑模式”

2001年,康松林开始担任计算机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教师,承担数据结构教学任务,此后的数十年一直担任通信工程专业数据结构课程的课程负责人。

教学过程中,康松林感觉到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程序设计有畏难情绪。“究其原因,是学生们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知有偏差,”康松林分析道,“大多数学生以为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通信硬件的研发,对软件(即程序设计)要求不会很高,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专业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要求同样很高。而数据结构课程研究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考察的正是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提升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康松林想了不少法子。最开始,他提议学生在每周六或周日上午来到教室,给他们答疑。2008年以后,一些学生提出,周末想做一些贴近实际问题又能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的题目。康松林应学生的要求,对教学做出了调整,除了继续给学生答疑外,还会给学生设计编程题目,指导他们完成程序设计任务。起初,每次只有十多个学生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听过答疑的学生口口相传,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从2019年开始,康松林开始将“周末答疑”推广到他带的所有班级的学生。

听过康松林的答疑后,计算机2004班赵启涵感叹:“数据结构是一门偏理论的课程,康老师在周末实践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与编程有机地结合,在短时间里让学习任务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使我们能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地领悟知识。”

灵活考勤,打消学生顾虑

康松林总是会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就告诉同学们“周末指导”的目的和意义。听说康老师周末还开展教学,部分同学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情绪。“这一部分同学是有压力的,他们看到其他同学都来教室写程序了,不来又总觉得不好,来了之后,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难免会产生情绪。”康松林十分理解学生的心情,他总是会第一时间找到不愿意来“周末指导”的学生,与他们聊天谈心,了解具体原因,消除学生们的心中的疑惑,鼓励他们尝试一次、坚持来几次,没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周末指导’不是强制性的,主要靠同学们自觉参与。现在的学生个性强、崇尚自由,强制他们来答疑室只会适得其反,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康松林说。为此,他特意设计了一套灵活的考勤制度。

康松林将“周末指导”融入到平时成绩中。周末的考勤和课上主动回答问题都能计入平时分,两边的分数是重叠的。周末不来参加编程的同学,只要平常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平时成绩也不会少,这样的平时分计算方式打消了同学们“被迫听课”的顾虑,有疑问的学生就过来找老师当面探讨,没有就可以不过来。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和沉淀,这种课外指导和管理的模式越来越成熟。学生们对康老师的做法都很认可,编程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在康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编程的两小时里,同学们效率很高也很专注,尝到甜头之后,大家都慢慢认可了‘周末指导’,”计算机2002班张楚涵说,“之前可能觉得周末还要额外去学习编程很苦恼,但是一想到我们只是每周末花两个小时参加编程活动,而康老师要为多个班开展多次教学活动,一想到这点就觉得我们真的谈不上辛苦,很感谢老师的无私付出。”

怀着真诚的教学理想,康松林的“周末指导”一坚持就是十四年。十四年风雨无阻的“周末指导”,换来的是通信工程学子计算机建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康松林而言,学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长,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与回报。“以后我会一如既往地抓紧抓好学生程序设计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康松林坚定地说。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