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旗下奋进】张丽娜:与时间赛跑的人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6日 作者:王洁
在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重症病房,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救治组组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教授依然是那个与时间赛跑的人。这是她的第8次出征,每次出征都具有着相同的使命——给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以生命支持,尽全力帮助患者跑赢“死神”。
生死较量:守护生命,全力跑赢“死神”
在张丽娜看来,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最危险的地方,哪怕需要冒着在病毒“风口”抢人的风险。ICU——重症医学科,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里,她必须紧紧把握每一分每一秒,为患者赢得治疗时机。每天两次查房,分析研判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病房里,她坚持定期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并通过超声评估治疗效果,以调整呼吸机参数。她认为,情况越是复杂,头脑就越要冷静清醒。唯有坚持专业标准,科学救治,才能把患者的器官功能保持住,把他们的生命挽留住。
针对新冠肺炎高传染性的特质,张丽娜还必须“负重作业”:N95口罩、防护服、再加手套、防护目镜……身在重症病房,也会出现“高原反应”——呼吸不畅、视线不清、体力不支。“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值得,因为只有做好我应该做的,才能让重症患者看见生的希望。”张丽娜说。
“唯有练好‘十八般武艺’,才能临危不乱,扛起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张丽娜表示,相比于其他专科,重症医学科的医生需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对全身所有器官有深刻的感知和理解,这样才能够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创新模式:关口前移,早预警早介入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是收治新冠病例的区级定点医院,4月2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三医院专家团队接管该院ICU。黄浦区老年人口多,ICU里79.5%的病人年龄超过80岁,不少患者有严重基础病。
为了让8张ICU床位最大限度地运转起来,张丽娜带领的医疗救治组决定采取“关口前移”策略:医生走出ICU到普通病区巡诊,通过评估打分找出潜在高危患者,对重症苗头早发现、早干预。同时,针对ICU床位资源有限的问题,医疗救治组改造了一个介于重症病房和普通病房之间的“亚ICU”——高级监护病房,集中专家和资源精准施治。医疗救治组同卢湾分院一同探索的这种重症延伸工作方式,正好适合ICU资源相对有限的医院,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张丽娜教授(左一)与湘雅三医院刘纯教授在高级监护病房(亚ICU)病房进行巡诊指导
96岁的李奶奶(化名)患有高血压、脑梗,长期卧床。感染新冠4天后,经检查发现双肺感染合并肺水肿。4月28日,李奶奶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症状,需尽早干预。救治组立即指导病房对其进行高流量治疗。2小时后,随访发现其情况并未改善,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又立即将她转入ICU,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并加强心脏支持和液体管理,通过严密监测动态调整治疗方案……2天后,李奶奶顺利脱机拔管,转入高级监护病房进行康复治疗。“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会付出百倍努力,尊重和照护每一个生命。”张丽娜说。
经过48天的奋斗,医疗队以“零感染、全治愈”的成绩顺利凯旋,共收治高龄重症患者44例,全部为危重型与重型患者且合并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平均年龄85.25岁,最高年龄101岁,平均住ICU时间6.40天,阳性患者治愈率100%。
战疫老兵:哪有需要,湘雅人就该在哪
作为一名“战疫老兵”,上海是张丽娜自2020年疫情以来外出驰援的第8战。从今年春节后赶赴广西百色,再到转战吉林长春,张丽娜马不停蹄奔波在抗疫路上。回到长沙进入隔离期的第一天,她又接到驰援上海的任务。6月5日,她才结束了在“疫”线前沿几个月的战斗返湘。
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出征合影
“重症患者在哪儿,重症医生就应该在哪里;国家哪里有需要,共产党员就应该在哪里。”张丽娜说。2020年3月,张丽娜撰写《基于重症超声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建议》,同时开展线上国际及国内培训,第一时间将宝贵经验介绍给全世界的同行,为遏制新冠肺炎国际流行贡献了力量。
“为重症立心,为健康持盾,为生命护航”是张丽娜所在的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使命,也是张丽娜和伙伴们奋进的指针。从1990年成立最初的4张床位,发展到目前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区域性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复旦大学全国医院专科排名全国前十。这个“90后”年轻科室,在应对疫情防控大考的同时,先后派出3批17人支援湖北,是湖北抗疫前线“进驻时间最早、援鄂人员最多、接管患者病情最重”的“医疗突击队”之一,获评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