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似锦】吴静:杏坛医者心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1日 作者:袁昕月
“如果没有那场大赛、这本书,今天的我或许仍是一名普通的临床医生。”刚获得霍英东教育教学奖的吴静是湘雅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内科学及诊断学教研室主任。从医35年的她拿到这个特殊奖项,意料之外,却是水到渠成的岁月嘉奖。
吴静教授讲授《交流技能学》课程
一场大赛、一本书
吴静口中的“那场大赛”就是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比赛。2012年,吴静作为竞赛“总教官”,带领湘雅学子参加该项比赛,代表中南大学获得大赛最高奖——特等奖。
2010年底,吴静接到领导的电话,询问她“有个任务你能参与不?是带学生参加临床技能比赛”。对于教育部主办的这个医学A类竞赛,吴静毫无相关参赛培训经验,但她还是接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为此还推迟了原定的海外访学计划。当时吴静已经从医近20年,一直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工作,在湘雅医院是“出了名”的认真细致、尽职尽责的大夫。
2011年5月,吴静全程跟踪湘雅二医院参与第二届赛事备赛过程并亲赴北京观摩比赛。年底,她和20余位临床经验丰富、热心教学的学术骨干共同组建第三届“竞赛指导团”。她与指导团的同事们就竞赛培训方案进行了详尽讨论,不仅确定了培训题库、题干以及评分标准,同时为接下来的选手考核等内容制定了周密的计划。那段时间,名为“湘雅大家庭”的备赛QQ群不停歇地被各种讨论刷屏。老师们白天承担临床任务,晚上“磨”备赛任务。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和指导赛事的压力下,吴静回忆:“也有崩溃大哭的时刻,但眼泪和丧气一起流出身体,老师们又彼此加油打气。”
为了让临床思维和技能同时得到提升,带教老师们把学生带到病房、门诊进行现场教学。除了要统筹各组工作,吴静还具体指导内科组的操作技能培训。吴静将指导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关键总结为三点:临床思维、熟练度、广度。临床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突发情况,绝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地刷题,而是通过观摩手术、模型演练、互相交流、自主复盘等,真正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素养,再以理论练题、模型练习来提高动手能力和速度。
这次比赛给吴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一件难事,我们一起做成了。老师们齐心协力、忘我投入地扑在培养学生身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临床技能竞赛形式上是考学生,实际上是考老师。老师是医学教育的基础,没有好老师,教不出好学生。”
让吴静倍加珍惜的,还有团队积累下的上百万字的备课资料。2014年,吴静和同事们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写教材,2016年2月,《湘雅临床技能培训教程》出版,教材详细记录了10大学科的临床技能操作步骤、考核要点,以及对应的评分标准和大量的模拟操作试题,同时还附有老师们录制的近40个教学操作视频。“这是国内第一本结合临床技能大赛比赛经验编撰而成的实操性教材,对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及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有很大帮助。”吴静轻抚着手中的书。
教学+临床,双调复行
“我原来是没有准备承担教学任务的,当时我还是想要做一个纯粹的临床医生。”但在指导学生参加临床技能竞赛、参编教材等工作中,团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吴静常常被老师、学生们感动着,潜移默化间转变了观念,“做科研的成就感是个人的,承担教学能影响到更多人。”
2016年起,吴静开始同时担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主任。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吴静和学生的接触更加频繁了。在临床实习中,学生接触病例的机会有限,“学生的临床思维、问诊技能怎么提升?”这是吴静日思夜想的问题。
于是,吴静尝试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她和教学团队的成员们以常见的症状为切入点,基于临床收集的典型案例,通过运用临床鉴别诊断专家对比教学方法,将每个案例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鉴别诊断等多个功能模块,并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采集,将诊疗过程资料以文字、声音、影像等多媒体互动的形式展示给学习者,以此为基础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堂《基于症状学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虚拟实训教程》。
在这个虚拟课堂,同学们可以为虚拟的标准化病人问诊治疗,扩大了疾病可问诊类型和尺度,能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此外,平台还开通了移动应用端,拓展了学习空间。2018年,这门课入选首批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同时上线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共享平台,2020年获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截至2025年3月,项目已经推广到徐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10余所医学院校,参与该课程学习的人数达4.9万人次。
作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联盟医学领域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吴静还参与编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组织举办医学虚拟仿真创新大赛,吸引了全国100余所医学院校上万名学生踊跃参与;2021年,她还牵头建设了教育部诊断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依托该平台开展跨区域集体备课、师资培训、教学研讨、示范教学等,共享湘雅诊断学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她不断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路上求索,尤其是将计算机、大数据等融入医学教育,建设知识图谱、AI助教、智慧课程、虚拟仿真案例库……2023年,她带领团队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新医科正高组一等奖。
无论是医学教育还是临床诊疗,都是吴静所热爱的事业,直到今日吴静仍每周一、二在湘雅医院内分泌坐诊,她只是将更多精力倾斜于教学,探索培养更多“湘雅医师”的新路径。
(一审:韩艳 二审:唐潇珺 三审:王建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