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特别报道】中南人的劳动“搭子”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作者:黄芳淮 王静涵 谢佳倚 洪佳慧

校园里,每一个默默坚守岗位的劳动者,都有并肩作战的劳动“搭子”。它们浸染着经年累月的辛勤汗水,见证了日夜不辍的劳动日常。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一起瞧瞧中南人的劳动“搭子”。

用粉笔“牵”着学生的思维走

数学与统计学院苗存强老师讲授《高等代数》

粉笔在黑板上挥舞,学生跟着老师的板书在草稿纸上推算、做笔记,被高等代数题“绑架”的大脑也在演算中豁然开朗。用一身大汗换满黑板的公式推理,是数学与统计学院苗存强老师的日常。“PPT太快了,有时学生以为看懂了,但因为缺乏思考的过程,忽略了很多可能产生问题的地方。”苗存强说,“选择板书就是希望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跟着动脑。”

“我们找位同学上黑板解一下这道题。”课上,苗存强笑着列出一道“陷阱”题目:将二次型f=2x12+2x22+2x32-2x1x2+2x2x3+2x1x3化为标准形。眼见上台解题的同学得出f=y12+y22+y32,他也不直说对错,而是让大家开始验证。等大家发现不对后,他拿起粉笔在错误推理旁边开始演算。“看起来都是对的,自己去算去证,才能找到答案。”当题目太难时,苗存强还会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自己从解题中获得成就感与持续探究的动力。一堂课下来,师生的笔迹在黑板上交杂,共同探索着数学的奥秘。

用听诊器捕捉病人求救的声音

湘雅医院夏珂医生在援助塞拉利昂时为病人听诊

“听诊器所听到的每一个声音,有时会决定病人的生死,要认真听、反复听。”湘雅医院心内科心血管重症监护专科主任夏珂的脖子上,常年挎着一个听诊器。对她来说,听诊器,是临床诊疗时最趁手的“武器”,也是连接医生与病人最直接的“通信线”。夏珂曾接诊一位高血压中年女性,由于胸痛并不明显,患者没有显示出动脉夹层的病征。在全面身体检查中,夏珂用听诊器从心脏各个瓣膜区一直听到锁骨下动脉、颈动脉等处,敏锐地捕捉到了血管杂音。“听诊判断病人极有可能患有动脉夹层,这个病死亡风险非常高。”通过加急CT血管造影确诊后,她便马上为患者联系了外科专家进行急诊手术,将病人救了下来。从下午入院检查到夜晚的手术台,她帮病人跑在了死神之前。

2023年,夏珂作为心血管内科重症专家参加西非塞拉利昂心脏重症病房建设项目援助工作。面对落后的医疗设施,她说,“只要一个听诊器,我就可以随时移动诊疗。”一日,一位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走进诊室,诉说她近期活动后有气促的症状,夏珂在听诊中发现患者的心音很低,且P2>A2,心尖区有较响的收缩期杂音,肺底有湿罗音,结合胸片检查考虑患者存在心脏扩大与心力衰竭。虽受限于当地医疗条件,但她却通过听诊器为病人找到了治疗的方向并予以合理用药,随访几月后病人症状明显好转。这样的救治病例不甚枚举,夏珂的听诊器里,跳动着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她看来,听诊器里传来的声音,是患者的求救信号,是医生正确诊治的密码,是连通医患的最美声音。

团队合力,才能行稳致远

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

对于刚刚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轨道交通空气动力与碰撞安全技术创新团队来说,成员是他们彼此最信赖的“搭子”。“大家就是一条心,做一件事。”在团队成员王中钢看来,团队所在的实验室就是一个温暖的家。“家”里的青年燃烧着充沛的生命力,为中国铁路发展付出了无数个日夜。在实验室,讨论几乎每天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列车的气动外形如何能进一步优化?如何更好地兼顾安全和轻量化?上次提出的方案效果如何?一次次思维交锋,一轮轮改进优化、分析评估、试验,直至优化迭代出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列车结构安全性的提升涉及材料、构型、环境等多个要素,每一次优化都需要反复计算和验证才行,集体智慧就特别重要。”王中钢说。

“团队里,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王中钢说,成员如同列车上精密咬合的齿轮,互相补位、协同作战,完成了一项项重点攻关任务。比如在某次列车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攻关任务中,既涉及到车辆、材料,还涉及空气动力学、噪声,挑战很大,仅凭“单兵”难以完成,团队很快配置组建了声、力、流协同的攻关小组,高效高质量完成了任务。“遇到困难时,团队伙伴都会和我一起在‘战壕’中并肩奋战,让人安心又幸福!“在王中钢看来,团队一起走,方能乘着中国速度,驶向更远的远方。

记事本里都是我的学生

公共管理学院梁慧老师和她的记事本

“我把每天要做的事,还有收集学生反馈的问题都记在记事本上,这已经是第26本了。”工作近13年,陪伴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梁慧一路走来的,除了1445名学生,还有26本辅导员日志本、4本班导师日志本以及7本走访寝室记录本。

这里记录的既是梁慧的工作日常,也拼凑出一个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每逢负责带训新生时,新生入校第一个月里,梁慧就会挨个走访学生宿舍,在笔记本上画下一页页“寝室地图”。图上标注专业、班级、门号、床位、姓名、籍贯等信息。之后,这张“地图”会伴随着她对学生的了解加深而一再更新。名字下密密麻麻的日期,是一次次谈心的注脚;毕业去向、兼职情况甚至兴趣爱好也被她做上记号;着重标注籍贯,是为了毕业时帮助学生留意家乡的工作机会……每一笔字迹,都是梁慧与学生们不断走近的见证。时至今日,工作再忙,梁慧依然坚持每两个月和所有同学交流一次。

台帐本,让每一道食材“有帐可查”

饮食服务中心职工李林柯在清点食材

翻开面食生产车间保管与服务质量监督员李林柯的台帐本,每天的食材都被严格记录在案,各种食材的检测表用小夹子分类夹好,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为本子叠加出惊人的厚度。“我的工作不难,但很重要。”

各类蔬菜送来了,李林柯要先挑出可以用的,把退回的斤数记录在案;一旦清点食材时没有找到检测报告,她便要求立刻补上检测报告或全部退回;为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她会定期检查仓库内物资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合理进货和出货。南瓜太生、大白菜有点烂、用来做烧卖的糯米蒸出来不够黏、烧卖皮容易破……拿着台帐本点货的李林柯是食材验收重要的一道过滤网。台帐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她对食材品质的执着坚守。

监控器与眼睛打配合战

校园安全员刘艮娥在查看监控

监控室里屏幕闪烁,潇湘校区监控室班长刘艮娥捧着午饭,双眼紧盯屏幕。有没有监控器功能出现异常、有没有可疑人员出入、哪里的交通拥堵到需要联系巡逻人员、帮助物品丢失的师生查找监控记录……在小小的监控室里,她就这样用一双眼睛保护整个校区。

早些年,曾有一位校外偷窥犯打扮成学生出入教学楼,师生将其反馈到保卫部。当时由于监控不够高清,也没有覆盖楼栋内,只能靠楼栋外围的监控进行排查。紧张的八天搜索后,刘艮娥锁定了嫌疑人,与巡逻队加班加点地蹲守,终于将之送入警局。在监控器高清化、数智化与全覆盖的今天,刘艮娥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AI人脸识别技术会提醒她出现了和既往黑名单里相似的人脸,也会在放大后保持清晰,但她的“火眼金睛”依然必不可少。“一次,我在监控里看到两个人在停车坪转悠,觉得可疑就多加留意。”当发现嫌疑人开始卸电动车电池,她便马上通知巡逻队员追堵拦截,成功守卫了师生的财产安全。

小黑板上的心意相通


宿管员赵春芳(右一)与同学们一起画黑板报

在麓南校区升华公寓27栋,一方小黑板架起了宿管阿姨赵春芳与同学们的沟通桥。“同学们假期快乐,记得关门关窗哦!”“学校实行电动车上牌制,没上牌的同学抓紧!”“我命由我不由天,同学们准备好迎接新学期了吗?”赵春芳驻守27栋的六年间,小小的黑板,既是发布通知的公告栏,又是阿姨的“唠叨”墙,还是流淌着生活雅趣的画布。

赵春芳自己并不擅长画画,但她有一群“给力”的后援团。“我们楼栋的学生都很多才多艺,大家愿意一起来装点我们的楼栋。”提起“历代”黑板报,赵春芳的话匣子打开,“主动提出要参与创作的1楼小缘,有美术功底而被同学推荐来的2楼小静,写得一手好字的7楼小冰……她们都是可爱的‘小老师’。”最新一期“清风正气,廉洁校园”也是赵春芳与同学们一起完成的,她们在黑板上留下盛开的莲花。“和阿姨一起画黑板报的时候感觉很开心,我们会一起琢磨怎么更好地呈现同学们想看的内容,展现我们27栋的特色。”小缘笑着说。

粉笔、记事本、听诊器……尽管岗位不一样,他们的“搭子”各不相同,但劳动者们尽己所能、建设中南的心意是相同的。“辛苦了”,向每一个为中南改革发展步履不停的你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一审:唐潇珺 二审:韩艳  三审:王建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