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二医院开发糖尿病精准分型新方法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作者:胡婧宜
本网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肖扬教授团队,联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开发出适用于中国人群糖尿病分型诊断的1型糖尿病遗传风险评分模型(以下简称C‑GRS),为糖尿病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工具。其成果在线发表在欧洲糖尿病学会会刊《糖尿病学》(Diabetologia)。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第一单位及通讯单位。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水平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则是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治疗策略更为多样。
数据显示,近40%的起病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初诊时被误判为2型,延误治疗时机。团队研究发现,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中约三分之二为成人发病,不少存在超重、缓起等非典型特征。随着肥胖人群增多,越来越多儿童青少年患上2型糖尿病,传统基于年龄和BMI等临床表现的糖尿病分型方法逐渐“失灵”。此外,约四分之一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并不携带胰岛自身抗体,进一步加大诊断难度。
由于遗传易感性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遗传风险评分可作为一种更能反映病因本质且更稳定的疾病识别和辅助分型工具,在欧美人群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中国人群的遗传背景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中国人群的本土化研究长期“空白”。
为解决上述难题,研究团队基于前期建立的队列中超2000例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1000例2型糖尿病和3000例对照的基因组数据,构建出针对中国人群的C-GRS模型。该研究不仅成功复现了部分已知的风险位点,还发现了一些在中国人群中可能更为关键的新型遗传信号,尤其是在HLA区域识别出更具代表性的SNP标记。在独立人群中验证显示,C‑GRS在中国人群中分型判别能力优于欧美模型,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
目前,该评分已在香港超过2万例糖尿病患者队列中完成验证,后续还将在全国80余家三甲医院招募3000名新诊断患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初步数据显示,C‑GRS使每100名患者中多识别出20至40位1型糖尿病个体。
未来,这项技术还有望用于识别可能发展为1型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并预测其风险程度。研究团队还计划将该工具与环境因素变量相结合,构建效能更完美的综合预测分型模型。该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大慢病”项目支持。
(一审:周小艳 二审:李丹妮 三审:王建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