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2025新生季】五对双胞胎“组团”入中南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日 作者:易嘉新 张静雪 张馨月

迎新季的中南满是朝气。前来报到的新生中,一对对双胞胎的身影格外吸睛。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双双”选择中南;他们自带“搭子”来校,计划把中南时光过成双倍精彩。

做彼此融入新环境的第一把钥匙

杨宇希(左)与杨宇望(右)

从株洲到长沙,不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却让杨宇希、杨宇望兄弟对中南多了份“近水楼台”的亲切。相近的方言、饮食与生活气息,让兄弟俩一进学校便找到了归属感。

“真好!我们的宿舍正好是升华公寓的新宿舍,还有独立卫浴。”面对偌大的校园、全新的一切,兄弟俩一完成报到,就迫不及待开始了探索。哥哥杨宇希内敛沉静,在陌生环境中稍显拘谨,却心细地留意着身边的点滴,无论采买什么都会按着弟弟喜好多添置一份;弟弟杨宇望外向健谈,主动化身“外交官”,边走边问边收集信息。有了彼此的陪伴,融入新环境便不是难事。短短几日,二人一静一动,在彼此的陪伴下,用脚步把陌生校园慢慢踩成“自家地盘”。

尽管一个在数学与统计学院,一个在电子信息学院,兄弟俩还是一起去了解学院与专业的详细政策。“想尝试参与一些学业之外的工作和活动”“把专业基础打牢”……对于未来四年,“希望”兄弟满怀希望。

生日相合的中南缘

廖光彬(左一)、廖光标(右一)与父亲

对于来自福建的廖光彬与廖光标兄弟来说,与中南大学的缘分似乎早早就种下了。出生于2006年4月29日的他们,生日正巧撞上中南大学合并组建纪念日。

而真正与中南大学的缘分,始于兄弟俩独立却又同步的选择里。一路走来,非常独立的二人习惯了彼此之间不用言说的默契。备战高考期间,两人各自埋首书海,不刻意黏连、不频繁倾诉压力,连填报志愿都未多做商量,似乎早已习惯各自决策、各自负责。但有趣的是,“虽无事事尽谋意”,却偏偏“心有灵犀一点通”。最终,兄弟俩以完全一样的分数,双双被中南大学录取。这样的“不约而同”,像极了命运的“彩蛋”。如今,兄弟俩一个就读土木工程学院,一个选择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异而有同。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他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不谋而合”的惊喜。

不是影子,是最踏实的依靠

戚育诚(右二)、戚育铭(左二)与父母

从手牵手上幼儿园,到肩并肩走入中南大学,戚育诚、戚育铭兄弟从未缺席过彼此的校园时光。他们的成长轨迹,像被细心校准过的齿轮,始终同频转动。中考时成绩仅差4分,高考时又一次出现的4分分差仿佛是“互不掉队”的约定;即便学的不是同一个专业,却又紧密相关。弟弟戚育铭选了电子信息专业,“这个专业能让我发挥自己的物理优势,而且我很喜欢动手实操。”哥哥戚育诚则对逻辑性内容感兴趣,如愿就读于计算机学院。

兄弟俩很早就意识到,双胞胎,不只是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更是能随时依靠的人。高中时,兄弟俩打羽毛球,哥哥不慎脚骨折。那段时间,弟弟每天和同学轮流从食堂端饭——食堂离教学楼足有几百米,遇上雨雪天,饭菜端到宿舍时总是微微凉,可吃在哥哥嘴里却暖烘烘的。“我每天还得扶着他拄拐杖去上课。”弟弟笑着回忆,哥哥在一旁补充:“那时候觉得,有个双胞胎弟弟真踏实。”

“I人”姐姐、“E人”妹妹携手赴约

何芊(右)和徐萌(左)

与其他双胞胎相比,何芊和徐萌是最“不像”的一对。姐妹俩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一个是腼腆好静的“I人”,一个是活泼热情的“E人”。如此反差,她们却依旧是彼此的“最佳搭档”。姐姐何芊喜欢一个人跟着网课自学,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梳理下知识点。而妹妹徐萌最爱拉着同学讨论知识点,遇到困惑从不怯提问。但回到家里,妹妹喜欢借姐姐的笔记查漏补缺,姐姐也喜欢听妹妹分享解题思路。这份差异,成了二人学业进步的密码。

这对离不开彼此的学业搭子,连高考志愿都是“复制粘贴”的。如今她们一个入读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一个来到机电工程学院,即便宿舍不在一处、课程各不相同,却还是约好了“只要休息时间同步就一起吃饭”。此外,这对来自广东的姐妹花还提前半年就做好了一个约定:“我们期待能一起在中南看一场雪。”

期待各闯各的“圈”

罗志刚(左)与罗志强(右)

对于从小到大都在一个班的罗志刚、罗志强兄弟来说,被同学认成对方是常有的“烦恼”。而到了中南,第一次体验到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和班级的兄弟俩,直言很有新鲜感。他们很期待,更加独立地去体验大学生活。

父母原本希望兄弟俩大学能去不同的地方、拓展不同领域,可缘分还是让他们都和中南大学成功“双向选择”。聊起大学生活,兄弟俩的规划里有相同的目标,多多参加志愿活动、课外实践,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等,也有不同的憧憬。就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罗志刚对新能源很感兴趣,期待日后能参与电车、电池相关技术的研发;入学电子信息学院的罗志强则盼着多多学习软件工程相关的前沿技术,多参与项目实践。在他们看来,大学里就是要各闯各的圈,向不同的专业方向探索,体验之前未经历过的事,分头去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表示,大学是新的起点,会并肩同行,也各自努力。

这些成双的身影,都是中南迎新季里的生动风景。但青春从不是单一的模样。中南提供了多元的成长土壤,静候每一份精彩绽放。

(一审:范泓洋 二审:唐潇珺 三审:王建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