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2025新生季】水瓶里的迷彩时光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作者:熊嘉馨 王静涵 张馨月 黄宝莹

训练场上,每一个新生队列旁,都有一群安静的“哨兵”——1.5L瓶装水。它们整齐列队,见证了纪律的萌芽、默契的升级、坚持的汗水,封存着迷彩时光里的百种成长滋味。

第一堂纪律课,从对齐一瓶水开始

在纪律严明的训练场上,即便是同学们随身携带的水瓶,也要学习“站军姿”。开训之初,教官便立下规矩:水具规格统一,摆放必须横竖成线,标签朝向一致,连瓶身上的手柄也不能例外。

摆个水瓶至于这么较真?”训练伊始,不少同学心中都曾闪过这样的疑问。对此,教官们其实早有预料。“我们也是从新生过来的,完全理解大家的想法。”特方教官都新瑞这样解释道,“水瓶的摆放,也是训练内容。希望大家从小细节开始,建立起对纪律的认识。

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十八连的黄心朗回忆,起初调整一排水瓶需要来回挪动三四次,而后来,大家伸手摆放时,会下意识地用余光与前后左右标齐。从生疏到熟练,从被动服从到主动校准,十一连的孙玉澄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了奇妙的成就感:不只是水瓶,我们的队列也越来越整齐。

跟训的计算机学院辅导员周清菡观察到,连最开始不太配合的同学们也在转变。“他们不是抗拒规则的‘刺头’,只是更积极地在思考。正是军训过程中这些点滴规范与细节,正帮他们慢慢校准自己与集体的步调。”

团结的“瓶”证

在训练场上,水,是滋润喉舌的甘霖,更是连接同袍情谊的纽带。

训练间隙的饮水时光,是“共苦”训练中难得的“同甘”时刻。十八连的申浩留意到一个动人的变化:最开始,大家各拿各的,挤在一堆。后来,大家会互相递水。最后放回水瓶的同学也会自觉把倒了或者歪掉的水瓶扶正。” 一个简单的动作,折射出的是对集体秩序的自觉维护。

有时,情谊就流淌在瓶口与瓶口之间。“有天有个同学的水瓶早早见了底,我们周边的人看到后,几乎同时拧开自己的瓶盖,每人匀一点,他的瓶子就满了。”十九连的李恩铭和刘森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当时没想自己水够不够,就觉得该让队友赶快喝上水。

当意外发生时,这种情谊便化为了及时的行动。一次训练中,十八连的艾晓燕不慎崴脚,正当她不知所措时,身边的队友已迅速围拢过来——有人搀扶她移步休息区,有人默默帮她提回落下的水瓶。“那一刻,‘团结就是力量’真的具象化了。”她感动地说。

更动人的还有那些无需言说的默契:悄悄递给低血糖同学的一颗糖,主动将中暑同伴护送到医疗点的身影……“我们的团队情谊,就是在这些互帮互助的小细节里建立起来的。”申浩说道。

汗水的回甘:成长的味道有点甜

从清晨集结到披着夕阳收操,从站立军姿到踏响正步,那一排排水瓶也“亲身”参与其中,见证汗水如何浇灌成长轨迹。

水瓶里的水从满到空,就是最直观的“训练计时器”。耐力训练,是新兵们公认的“极限挑战”。十四连张诗涵坦言最怵“三分钟马步”。“一到扎马步,时间就流逝得特别慢,双腿一打颤,我就特想放弃。但看到大家都在坚持,我也不能拖后腿。”十连的罗莞訸忍着腰疼努力保持着标准军姿,撑不住时就用在军校训练的朋友作参照自我鼓励:“他们军训三个月都坚持下来了,我这点苦算什么。”

训练中,水瓶也是百搭的“标尺”。它可以是定腿的高度参照,也可以是力量训练的临时负重。在特方方阵的正步练习训练中,为了统一抬脚高度,教官将水瓶作为标准,要求每一位同学的腿都必须高过水瓶,“一天下来,两条腿都酸痛得不听使唤,像从身体里‘出走’了。”特方护旗一排周思颖说,“但大家都知道,在这里,就是要按严格的标准来训练。每个人都在努力争取达标。”在连内汇演时,看到所在方阵交上了最满意的队列式,十四连赖丽红不禁感慨,“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紧绷着,个人的步幅、节奏、摆臂高度都不再只属于自己,而是关乎整体的整齐划一。排长最后夸我们表现得比平时好很多,但我们都知道这都是平日里训练打下的基础。”

军训的日子里,即便是冷风里,汗水也不曾缺席。对很多人而言,每天结束训练时的那一口水是最珍贵的。“好爽,特别是有太阳的时候,水都是甜的”十一连的刘昊宇感叹道。这些天的汗水没有白流,无论是都是珍贵的经历,铸成了现在的我。”二连高承鑫沁入心脾的清甜,不仅是水的味道,更是磨砺后,成长最美的回甘。

(一审:黄笃奎 二审:唐潇珺 三审:王建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