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知行时光】校运会上的“显眼包”:就是你青春的模样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作者:晏然 熊嘉馨 黄宝莹 周姝彤 丁艳洁

11月7日-9日,凛冽的寒风带来入冬讯号,也拉开了比亚迪杯中南大学第二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的序幕。赛场之上,速度与力量交锋,汗水与呐喊共沸。一群“显眼包”,凭借着硬核实力、奇思妙想与滚烫热情,强势锁定全场视线,成为这场青春盛会最吸睛的存在。

创意PK!方阵变秀场

载歌载舞的开幕式,是紧张刺激的校运赛的精彩开场白,更是各院各显神通,展现新意和活力的赛场。最“显眼”的创意,自然赢得最热烈的喝彩。

两只披戴舞龙头套的机械狗,一踏上跑道便灵活跑动起来,瞬间成为场上最吸睛的“显眼包”。“机械狗”应用程序是机电院智能制造班的学生们在生产实习项目中自主设计的,方阵表演中也由学生现场操控。负责创排的机电院郭泽锴老师介绍道,特意为机械狗设计的舞龙头套,让新科技更有“传统味”。方阵中还融合了航空航天、麓园志愿者服务站、机电小齿轮跑团等多个学院特色元素,方阵集体伴随律动活力起舞,共同为大家展现出青春跃动、智能创新的学院形象。

同样“显眼”的,是现场“玩火”的化工院方阵。同学们仿佛变身“魔法师”,自由将红色焰苗在彼此掌心间传递。这是丁烷气体与泡沫结合而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是属于化学人的专属浪漫。“创意来自学生,灵感源于‘化学知识进校园’活动。”化工院赵元超老师说,“我们选取了这款经典、操作性强的实验,想让大家直观感受化学的魅力。”

视觉上最“显眼”、最具色彩冲击力的方阵,非国际教育学院莫属。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子挥舞着本国国旗,缓缓围出圆环,勾勒出国际文化交融共生的图景。创意表演背后藏着各国学子的同心协力:保加利亚学生温拉不仅亲手剪辑了《Dream It Possible》与国语版《我的梦》双语融合版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更挑起方阵创排总指导的重任,全程统筹策划;排练时阴雨连绵,国际学生们依然主动跑到跑道上反复打磨站位、校准节奏,力求呈现最好的表演效果。辅导员晏雯苗说:“特别为这么用心的同学们骄傲。大家用这种热闹又暖心的方式进行文化交流,既玩得开心,又展现了自己国家,特别有意义!”

“拼”是最显眼的姿态

赛场上最动人的,从来不只是奖牌的闪光,更是那份为超越自我而拼尽全力的执着。赛场上,运动健儿们用汗水诠释:拼搏,才是青春最“显眼”的底色。

黄博胜冲击第三冠

铅球比赛中,握球、贴肩、转身、发力,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准。自动化学院的黄博胜对此深有体会,已经连续两年拿了铅球冠军的他今年想要追逐“三冠”的目标。前两次投掷意外出界,最后一投,他深吸一口气:“要保持冷静,先保证投在界内,再争冠军”,第三投他稳住姿势,在空中划出一道厚重而有力的抛物线,成就了他的“三冠王”。

跑道上的赶超,是速度与勇气的较量,更是拼搏最鲜活的模样。女子200米项目赛程后半段,自动化学院林雨萱紧紧锁定前方的身影。胜利的渴望在她心底燃烧,她更快地摆臂、蹬地,铆足劲从第四一把冲到第一,“当时就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林雨萱笑着说道。同样实现逆转的,还有获得女子400米跨栏金牌的地信院研究生靳盼。起跑时因下雨影响而有些落后,但她迅速调整节奏,奋起直追,不仅夺金,还刷新了校纪录。

靳盼刷新校运会女子400米跨栏项目记录

“跳远十一年,终于打开了6米大关。”机电工程学院王天朗在最后一跳前仅排第五。从国庆开始,每周的训练让他对跳点的把握非常熟悉。最后一跳,他决定放松心态,把一切交给肌肉记忆,放手一搏,最后不仅反超至第一,还跳出了自己的最佳成绩。“今年在比赛上圆梦了。”他兴奋地说。商学院曾钰滢将女子铅球和跳高两项金牌收入囊中,但她并未步,在锁定胜局后,又将杆子上升至165厘米,继续挑战自我。“虽然三跳都未成功,但能挑战自己,就不留遗憾。”她笑言。

最动人的拼搏,有时无关名次。“此前弃赛过一次,这次一定要跑完。”湘雅医学院刘帅用轻松的话语说着最认真的坚持。5000米的漫长赛场上,即使遥遥落后其他选手并且已经筋疲力尽,他仍选择继续坚持,在全场的加油鼓舞声中跑完了全程。

闪闪发光的“团魂

在赛场上闪闪发光的个体引人注目,而组团发力、默契配合的团队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计算机学院的夏子轩、袁熠、寻熠和卢昶冰四位老搭档再度集结4×400米接力赛场,并成功卫冕。依据各自的身体状态和技术特长分配棒次,在赛前大声加油,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已是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交接棒时,寻熠不慎摔倒,但卢昶冰眼疾手快完成极限接棒,带着全队的信任奋力冲刺。“显眼”的意外没有打乱节奏,反而让他们的实力更耀眼。

从左至右分别为袁熠、寻熠、卢昶冰、夏子轩

数统院的男子4×100接力队,是一群面生的“黑马队伍”。这是吴端竣、周韬、李国栋和王一名第一次组队。大家赛前交集不多,却在组队后无条件信任彼此。作为最后一棒的王一名格外紧张。起跑后,他眼里只有前方的对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辜负队友的信任,必须冲上去。”他铆足全身力气加速,在冲线时刻成功反超,夺得小组第一。

团体项目的魅力,不仅在于赛场上的高光时刻,更在于备战时耐心的磨合。起初,地信院殷彩榕对4×100接力中的交接棒节奏掌握得不好。“传得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下一棒。”但在队友们的持续鼓励与陪练下,她逐渐找到感觉,顺利掌握动作要领。这份从生疏到熟练的蜕变,正是团队精神最温暖的见证。

跳远赛场上,能源院徐慧与材料院李雨珂既是赛场上争夺名次的对手,也是通过比赛结缘的朋友。李雨珂说:“对方的存在,能够激励我们跳得更远,跳出更好的成绩。”她们的友谊,生动诠释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真谛,也让“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熠熠生辉。

“存在感”满满的呐喊

赛场边从不是背景板,亲友团们用呐喊汇成声浪,早已成为赛场的一部分。

“土木院,加油!”最后一个比赛日一早,土木院大本营的助威声浪响彻赛场。整齐划一的呐喊,成为1500米参赛选手最有力的支撑。“跑到哪里都能听到大家的加油声,这给了我巨大的能量。”赛后,一位参赛选手激动回忆道。

“场边的加油声就是选手们的‘定心石’。”遥感专业2023级张睫米是在场边为运动员击鼓助威的鼓手之一,“经过大本营的选手会朝我们竖一个大拇指示意收到了我们的心意。其实比起加油,我们更想传递一份绝对的信任:你很棒,我们相信你!无论成绩如何。”

人文学院2023级的苏涛给参加5000米比赛的同学加油的声音格外响亮。“天气很冷雨很大,每一位坚持比赛的选手都不容易,都值得我们敬佩。”他说,刚刚看到石方林同学在听到我们的加油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本有些沉重的奔跑步伐都稳健了不少。“能以这样的方式给他们添点力气,我觉得特开心。”

校运会上的 “显眼包”,从不是刻意抢眼,而是青春本就该有的热烈模样。愿这份“不怕被看见”的勇气,化作中南人奔赴未来时,最好的行囊。

(一审:牛晓娜 二审:唐潇珺 三审:王建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