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高校校史研究者共聚天津 交流大学校史文化精神价值

来源:档案馆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7日 作者:李君 湘雅山人

本网讯  10月20日—21日,以“双一流背景下中国现代大学治理的历史考察”、“互联网+时代的校史工作与研究”为双主题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14届学术年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来自全国85所高校的180多位校史研究者出席,我校档案馆校史研究室2位老师参会。

会上表彰了从2014年至2016年间全国优秀校史论著34项,我校分获二、三等奖各一项,由学校档案馆黄珊琦副研究员撰写的《湘雅人的抗战》获得成果奖二等奖;由学校统战部副部长李科伦主编的《同心铸辉煌—中南大学统一战线发展史》获得成果奖三等奖。

此次会议的特点表现在:参会学校超历史记录;参会人数超历史记录;会议代表年轻化、高学历化;会议论文投稿踊跃。会议围绕中国现代大学治理的历史演变与内涵建设,展开纵向、横向的比较研究和反思,为当下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历史经验与启示。会议认为,相比其他的历史时期,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理应牢牢抓住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机遇,勇于突破与创新,走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百年梦想。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大学校史文化的宣传育人功能,发掘校史研究的时代精神价值,成为会议研讨的焦点。与会学者聚焦大学校史研究在宣传育人、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认为大学校史是大学传统的积淀、大学精神的承载、大学文化的映照。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口述历史学会秘书长左玉河、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分别作主旨报告《口述历史与大学校史研究》,《高等教育史与大学校史研究的互动》。会上还举行了《中国大学校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新书首发式,该书为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主编,66万字,收录2014年厦门大学第13届校史分会学术年会的优秀论文共60余篇,我校档案馆黄珊琦、杨健康2位老师的论文收录在册,此书是近年全国校史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总汇。会议还分组完成了论文的广泛交流和论文点评环节,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收获颇多。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