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第十二期教学沙龙:新工科、新挑战、新机遇

来源:本科生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5日 作者:金一粟

本网讯  从2月份开始,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复旦大学召开的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以及在天津大学召开的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新工科”这一概念在国内高校中迅速扩散,成为了当前工程教育的热点话题。那么,什么是新工科?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新工科呢?

5月10日14:00,围绕“新工科、新挑战、新机遇”主题,学校在科教北楼403召开了第十二期教学沙龙。陈翔副校长,本科生院范晓慧副院长、学校督导委员会成员、各学院的教学副院长以及专业负责人等60余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组长秦毅红教授担任主持。

范晓慧副院长首先以“新工科、新挑战、新机遇”为主题,介绍了“新工科”产生背景,国内兄弟高校的改革方案,以及我校建设思路。她提到,建设“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应对新经济挑战以及响应“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为重新认识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和内在发展规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各高校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纷纷提出了“新工科”建设思路,进一步强化协同育人和跨界育人模式,培养能够快速适应并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人才。我校的“新工科”建设与发展,将紧密结合“双一流”建设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新兴专业布局和传统专业升级,进一步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各学院参会人员踊跃发言,对“新工科”的内涵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工科与理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工程人才的理科基础,强化理科人才的应用能力培养。有的提出实现人文科学、管理科学与医学、工科融合的设想。有的提出工程人才培养要从行业、企业需求出发,与企业深度交流,及时调整、补充知识体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的提出“新工科”的内涵可进一步拓展为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实行分流培养、个性化培养。有的学院谈到了学科的融合早已体现在科研工作中,但如何能进一步让跨学科科研团队、科研成果转化为跨学科课程团队和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也有学院提到,人才培养和成长有一定的周期,教育改革应在原有基础上稳步调整、优化,不应急于求成,为了改革而改革。还有学院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经济发展、教学手段跟不上教育技术的发展,即便做出了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得到有效的实施。沙龙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陈翔副校长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新工科”不仅仅是针对工科,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学校认真分析产业、行业的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学校管理层面需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激励和引导,充分发挥学院和教师的能动作用,由教师主导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思考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能够更好地应对新挑战的本科人才。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