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湘雅专家创新技术为半张脸都是肿瘤的晚期口腔癌患者换新颜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5日 作者:王洁

本网讯 本来仅黄豆大小的一个肿块,两个月内却疯长到占满右半脸,如不及时切除很快就可能危及生命。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结合穿支皮瓣技术和3D打印技术,彻底切除了这一巨大肿瘤,并修复了面部近15*18厘米的巨大洞穿性创面,为患者张先生精准打造了一张“新面孔”。

53岁的张先生没有想到,口腔里的一个才黄豆大的“小坨”,仅2个月时间竟然长满了他的右半脸,甚至开始流血水,散发出难闻的味道。活检发现,原来张先生患上的是晚期颊癌。肿瘤导致的疼痛更是让张先生无法正常进食,狂瘦了20斤。

“恶性肿瘤到后期是以成倍的速度疯长,患者入院以来,我们都可以看到肿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生长。”据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闵安杰副教授介绍,仅术前的2周,张先生脸部皮肤就由完整到破溃,肿瘤也从口腔内部穿过肌肉长到外面来,术前已突出有鸡蛋大小,并向下长到了嘴唇外面,导致张先生嘴巴都无法合拢。

进一步的检查显示,肿瘤已经侵犯长满了张先生的右半脸,向上侵犯到了上颌骨,向下到了颈部,甚至越过脸部中线,侵犯了对侧上唇。

“如果不及时手术切除,肿瘤很可能造成患者无法进食甚至呼吸,导致恶病质或窒息而危及生命,肿瘤也很容易通过淋巴结转移,甚至侵犯到眼球甚至颅内,患者可能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闵安杰副教授表示。

要挽救张先生的生命,首先就是要彻底切除这个巨大的肿瘤,然而切除后的修复工作才是最大的难点,如果无法保证安全地修补创面的话,肿瘤切除手术也是无法进行的。张先生的面部肿瘤切除后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洞穿性空腔,必须用身体其他部位的皮瓣通过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立即对面部和口腔内进行双层修复,否则患者术后同样无法存活。修复如此巨大的缺损,在全国都非常少见。如何给张先生一张“新脸”,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往的修复手术一般都是取带肌肉的皮瓣,但修补在面部时,就会显得非常臃肿,特别是还需要修补嘴唇,皮瓣就需要更薄。闵安杰副教授选择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穿支皮瓣技术,只取带皮肤和血管的皮瓣,减少了皮瓣的厚度,使修复更精准、美观。

新的难题来了,从哪里取的皮瓣可以修复如此大的缺损?如果仅用一整块皮瓣修补,无论是从身体何处取,都难以切取如此巨大的皮瓣,且供区伤口太大都无法缝合;如果用几块小皮瓣修补,脸上的疤痕又太多,影响美观。

经过科室内专家讨论,具有整形外科背景的闵安杰副教授决定采用国内首创的“湘雅换脸术”——双蒂联体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联合旋股外动脉穿支皮瓣(ALTP)作为修复方案,将面部的巨大缺损巧妙地一分为二,从张先生的双侧腹部切取2块皮瓣,然后在面部通过精准的拼接重新形成整张的“面皮”,同时切取左大腿处的皮瓣修补口腔内的缺损。据悉闵安杰副教授此前也曾成功采取该项技术为一位巨大口腔癌患者进行了“换脸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使手术过程更加直观、精准,专家们还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外科与3D打印技术对整个手术进行了“术前虚拟”。通过在3D模型上测量缺损的大小及形状,并根据术前设计进行皮瓣分割,确定了3块皮瓣的大小及形状。这样不仅节省了手术中的设计时间,而且使皮瓣的切取更为精确、微创,既保证修复效果,又不浪费一寸多余的皮瓣,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通过虚拟手术,专家们不仅为张先生“量体裁肤”,设计出了一张“新脸”,而且使医生们术前更加“心中有谱”,使手术更加安全、高效。

术前1天超声影像科主任廖锦堂教授、徐乐天主治医师对3块皮瓣穿支血管进行了超声检测和定位,为皮瓣的设计及成功制备奠定了基础。

7月2日上午9点半,在手术室护理团队及麻醉科的大力配合下,由蒋灿华教授带领闵安杰副教授、高兴主治医师、陈洁博士等人,分成3组同时开台切除肿瘤和制备皮瓣,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一共持续了19个小时,到第二天凌晨4点左右才结束。神奇的是,将3块皮瓣按术前设计拼接在一起后,张先生的“新脸”出现了,而且上下唇、鼻面沟及面部的形态及厚薄都显得“恰如其分”。

经过20多天的术后精细护理,张先生的“新脸”皮瓣血运良好,伤口顺利愈合,未出现并发症,讲话很清楚,已于7月24日顺利出院,后续将继续进行放疗。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