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唐北沙、郭纪锋团队发现特发性震颤相关致病基因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 作者:罗闻

本网讯 近日,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唐北沙教授、郭纪锋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期刊《Brain》(IF:11.814)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Expansion of GGC repeat in human-specific NOTCH2NLC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Essential Tremor”原创性论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北沙教授郭纪锋副教授为该论文并列通讯作者,孙启英博士和徐倩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第一单位兼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NOTCH2NLC基因GGC异常重复扩增与特发性震颤(ET)相关。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之一。尽管ET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家族聚集性,其致病基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该文中唐北沙教授、郭纪锋副教授团队首先对两个ET家系应用连锁定位、单体型分析将其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13.3-q23.3,应用新测序技术发现区间内NOTCH2NLC基因GGC异常扩增与这两个ET家系存在共分离现象,进一步应用RP-PCR、GC-PCR在另外195个中国ET家系中发现NOTCH2NLC基因内GGC异常重复扩增与9个ET家系存在共分离,提示NOTCH2NLC基因内GGC异常重复扩增可能是ET新的相关致病基因。

此前,沈璐教授、唐北沙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致病机制与NOTCH2NLC基因中GGC异常重复扩增相关(Am J Hum Genet.2019)。该《Brain》论文为前期NIID研究的延续,此文中,唐北沙教授、郭纪锋副教授团队深入探讨了NOTCH2NLC基因GGC异常重复扩增致不同疾病临床表型的可能机制,发现ET组发病年龄与NIID不同表型组(NIID-M,NIID-D,NIID-P)均有显著差异,ET组GGC重复扩增数明显低于NIID组,ET组NOTCH2NLC基因GGC异常重复纯度明显高于NIID组,而GGA打断明显少于NIID组等。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发病年龄、GGC异常重复数和重复扩增序列打断可能是NOTCH2NLC基因GGC异常重复扩增致不同临床表型的重要机制,对于揭示“NOTCH2NLC基因相关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唐北沙教授、郭纪锋副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与遗传病,特别是帕金森病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唐北沙教授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了夏家辉院士团队在中国本土上克隆的第一个致病基因——“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致病基因-GJB3基因”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该团队创新地提出了“LEC”和“HEC”基因克隆策略,成功鉴定克隆了ARCA致病基因CHIP和UBA5,CMT致病基因HSP22,PKD致病基因PRRT2及FCMTE致病基因SAMD12等,系统建立了神经变性疾病和遗传病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诊断与分析平台。在PD领域,该团队聚焦于PD的基因组学研究、PD新致病基因与新易感基因的筛选与鉴定,先后提出“PD存在双基因遗传模式”“PLA2G6新突变-新表型(AREP)”“PD风险基因SNPs交互作用模式(PD-LRRK2G2385R+)及累加作用模式(PD-风险基因SNPs+)”“PD新的风险基因——NUS1和GCH1”等。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