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刘海旺:赤诚爱国心 携笔从军行

来源:地信院 武装部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1日 作者:闫文杰 曹斌

刘海旺,一名大学生,更是一名士兵。他来自美丽的高原水乡——云南省丘北县,今年23岁,中共党员,原是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地质工程专业1301班本科生,现就读于该院资源勘察1504班。实际上,他更愿意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来自16集团军的红军传人——步兵第46师炮兵团五连战士,一个永远听党指挥,奉献自己,服务祖国的人民子弟兵。

从军之梦,矢志不渝

很多人非常不理解,好不容易考上了重点大学,为什么还要去当兵?可梦想就像一粒长在心底的种子,能挣脱各种樊笼顽强生长,而当兵,就是他的一个梦想。2012年高考失利,当时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独自前往500公里外的曲靖会泽县补习,为了备战高考,过年时他连家都没回。终于,2013年他考上了中南大学,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母都盼着他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以后过上安稳的生活。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他心里很清楚,他身上最缺的就是士兵的那股敢打必胜、雷厉风行的作风。因为年龄偏大,2014年可能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当兵的机会,要是不去,他会后悔一辈子。面对着人生的重要抉择,他毅然选择了追随自己的内心。

得知他要去当兵的消息后,他的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人支持理解。望子成龙的父母万万没想到好好上着大学的他会去当兵,母亲甚至因为劝他不住而哭了好几次。他爸爸说:“你好不容易补习一年才考起中南大学,家里祖祖辈辈这么多年就出你一个重点大学生,咋不想着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瞎折腾啥呀?而且是当一个义务兵,等你复原再毕业,你都26了,你图啥呀?”他说:“爸,我非常清楚我自己想要什么,我自己的人生,就让我自己做主吧。”

融入军营,快速成长

带着自己的梦想和家人的不解,他坐上了开往北国长春的军列,步入了火热的军营。可新兵连的日子他过的很乱也很难:半夜的紧急集合,他总是最后一个,当别人都冲到走廊了他还在床上找袜子;200个一组的俯卧撑,他只能坚持到80个;30米的手榴弹投掷,怎么扔也不及格;被子怎么能叠成豆腐块,也是他的难题……

新兵下连后,军营的生活没有丝毫的松懈。新兵时的每天3公里变成了5公里,平均两三晚就有一班夜岗,除去正常的军事训练和体能训练,他们还要打扫卫生、粉刷墙、除草、修车修炮,炊事班帮厨等等,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而他也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他开始学着放下那所谓名牌大学生的架子,逼着自己去扛红旗,去争荣誉,在所有任务面前都往前冲。

部队的工作很杂,能够展现自己的舞台也很多。当连队看完新闻联播要进行新闻讲评时,每次最先站起来的而且讲得最好的是他;在连队进行讨论发言以及学习体会交流时,每次选派的代表是他;在营里、团里需要理论考核、知识竞赛时,最积极的那个是他;当需要出公差的时候,班里最先冲出来的肯定也是他。大家也许不知道,在部队出公差是非常累的,首先它占用的都是战士的休息时间,其次干的很多都是很重很累的活。比如,他们将施工用的水泥搬到一间狭小的仓库,仓库不通风加上水泥产生太多粉尘,呼吸时免不了吸入灰尘,咳出的痰都是黑色的;演习时的野外弹药库、油库、车场跑场、宿营帐篷、炊事班帐篷,都要靠战士们一点一点干出来的,而且经常干到深夜,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干了24小时。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学生而怕苦怕累怕脏,反而每次都冲在前抢着干。搬帐篷杆,别人走着干,他跑着干;别人扛一捆,他扛两捆。运煤渣,别人端一盆,他就端两盆;别人用中号丝袋子,他就用大号的丝袋子。

有一年冬天,部队外出集训,他们要构筑一个地下掩体用来掩盖火炮,东北的冬天室外零下20多度,大地都被冻成硬邦邦的冻土。然而构筑工事只能靠人工,用最原始的镐来刨,每一镐下去只能刨出手指大小的土块。在这样的土地上构筑工事,全连所有战士轮番作业,昼夜不停地干也要干三天两夜。然而这个时候也正是最能体现战斗力的时候,哪个战士最猛,哪个战士最能坚持,哪个战士思想最红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到了换班的时候,连续干了六个小时,战士们都精疲力竭,总算可以休息了。但是班长问,有没有猛一点的再留下接着干一班?“报告!!我留下!!”这时候他挺身而上。已经干了六个小时,其他战友都回去了,而他还要再干六个小时,他从未畏惧过,因为他要向自己挑战,他要当一个能够战胜自己、战胜一切困难的排头兵。他不停地刨,刨累了就换成锹,用锹铲土,铲累了就又换成镐。就这样,一直干到身上的棉衣都湿透,干到防寒面罩上都挂满冰粒,干到吃饭时五手指都伸不直,拿不起筷子。

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冲锋和担当下,他快速地吸收部队的雨露阳光,渐渐地在部队找到自己的舞台,展现出了一名中南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也渐渐地得到首长和战友们的认可,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一名敢打善战、作风优良的优秀士兵。

勤学苦练,成为精兵

刚下连队时他被分到瞄准手专业,当时的他心里有点失落,心想,身为一个大学生为什么不是侦察或者炮长?同时他也在不断地激励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分到什么专业都好好练吧。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9·3”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时,上级将连队部分战士抽去阅兵,致使炮长专业人手不够,可是考核必须满编参加。而此时距驻训考核仅有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时他临危受命,改练炮长专业。考核迫在眉睫,而他只是一个新手,怎么办?练不好,连队的荣誉就要毁在他的手里。于是他虚心向老班长请教,利用各个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练习:午饭后、看完新闻后,大家都在休息,他在加练,熄灯后他也在加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夜以继日的追赶下,他终于在一个月时间里赶上了其他同志四五个月的训练水平。努力总有收获,最后,他成长为熟练炮长、瞄准手和7个炮手所有工作的炮阵地精兵。他既熟悉火炮的操作使用,也熟悉维护保养,还能组织指挥炮班完成训练和作战任务,他成为全团能够掌握多项技能的几个。

当然,即使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他也从未忘记学习。新兵时期他就已经将《党的基本理论》通学一遍,尤其对习近平关于强国和强军的一系列著述更是反复通读,这使他的内心不断丰富,不断成熟。他适时发挥出自己作为中南学子的文化素养,经常向战友们讲解难懂的理论知识。他总是积极地为连长、指导员的总结稿、开会的发言稿、座谈会的交流稿,班长的带兵心得体会等建言献策。承担了连队先进人物的事迹稿、野外驻训的新闻稿、纪念长征80周年文学稿的撰写工作。成长来自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自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渐渐的他已经和连队融为一体,成为了连队的排头兵。

军人担当,无悔奉献

中南的学习和部队的实践使他懂得,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么厉害取得了多少成绩,而在于敢于担当,能够奉献。

就是有这样的信念,他选择了留在基层连队,在列兵时因表现突出而成为上等兵,机关的排长想把他调到作训股当管理员,排长说:“机关的工作比在连队要轻松一点,训练量也不大,而且你以后又不留在部队,整天干得那么累干什么?”面对着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轻松岗位,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排长,基层战士最苦最累,但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最能体现我的价值,我想留在连队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

就是有这样的信念,他一次次地选择奉献,选择冲锋。他代表连队参加炮手考核,搬运30斤的弹药箱不停地往返跑,将90斤的弹丸一次次地举过头顶,面对身体和内心的挑战他从未退缩;各级首长来连队检查,连队经常让他担任哨兵接待上级,他总能处置得当;陆军总部首长到团里参加座谈会,他作为全团唯一的义务兵代表参加座谈。

就是有这样的信念,他一次次选择担当。在连队,他不是跑的最快的,可每次建制连武装五公里考核,他都会倾尽所有力气来帮助其他战友,本来就已经背有一支枪的他主动分担了体质差的列兵的挎包和水壶,总负重算下来有二十多斤,这样要比跑得慢的同志累很多。有几次战友们都说他跑到一半的时候都翻白眼了,担心他坚持不下来,可他知道,为了连队的荣誉,他宁愿倒在冲锋的道路上也决不会停下来,坚持到了终点,军装全都湿透了,他两腿发软,意识不清,几乎晕倒在终点。

由于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2015年他以民主测评第一名被评为“优秀士兵”,并且被团里评为“战士标兵”,同时获奖的都是三期四期十多年的老班长,就他一个列兵,他知道这是多么高的荣誉,是部队锻炼了他,培养了他。

回想两年的军旅生涯,每次呐喊和每滴汗水都值得铭记。他知道,在部队,他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士兵,因为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平凡而敢于担当又甘于奉献的士兵,才成就了威武雄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

离开军营的时候,班长深情地对他说,“海旺啊,你走了,真是咱们连的一个损失,真是可惜了。”他坚定地说,“班长放心!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把兵的作风带到哪里,我永远是五连的兵。”

回到学校,他又迅速融入校园学习生活,而且兵的作风一点没丢。他知道,就算脱下了军装,可他的身体里早已沸腾了的军人的血液永远也不会降温。他仍然坚持每天6点起床,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每天第一个到教室,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虽然两年没有系统的学习,学习起来很艰难,但他总对自己说,“你是一个战士,战死沙场都不怕,这点困难就能把你打倒吗?”。

面对未来职业的抉择,很多同学都会说地质行业太苦,可他认为,最苦最累的地方正是最能体现他价值的地方。他坚定自己信念,要带着地质锤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而他现在需要做的,是为他的下一次远行集聚能量。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