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钢铁人生——访原宝钢集团副总经理戴元永校友

来源:信息物理工程学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04日 作者:祝建

戴元永,原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兼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市第十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南京市第12届人大代表。荣获上海市l994~l995年度优秀企业家,上海市l996~l997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上海市1998年度职工信赖的好厂长(经理)等。

集如此多荣誉于一身的他,对我们这三个中南大学的学生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中南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07年暑假,我们一行三人怀着对这位校友前辈的景仰之情来到了上海市安远路上的梅山大楼,在一间格外宽敞的办公室里见到了正在办公的戴总。一见到我们,戴总就立刻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一句“这么热的天,你们来一趟不容易啊。”立即使我们原本有些忐忑的心情平静了下来并开始了我们的交谈:



艰苦而充实的大学生活

记者:“戴总,能见到您这样杰出的校友前辈使我们倍感荣幸。您是否还记得您当年的大学生活?”

戴总:“见到你们我也很高兴啊。是啊,一见到你们就让我想起了我当年读大学时的情景。

我是1961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即中南大学前身)的,我们那时高中毕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考上大学读大学,要么到新疆建设兵团服役。出于对地质学的兴趣,我选报了中南矿冶学院的地质系,结果不知为何,我被录取到了学校的特种冶金系学习冶金,就这样我和钢铁结下了缘分。

记得当年的大学生活艰苦但是充实。从生活条件上讲远不能与现在的大学生比,我那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就13块,其中11块用来吃饭,一块用来买生活用品,还有一块省下来以备买回家的火车票。于是,早饭就吃粥拌辣酱,中饭和晚饭都只吃一个素菜,有的同学还经常饿着肚子去上课。但那时的学习气氛却相当好,上课时同学们个个都认真听讲,下课后不是去自习室就是去图书馆,以至于去晚了就找不到座位。

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也参加业余活动,比如,我们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去爬宿舍后面的岳麓山,天热时就一起去湘江里游泳,尤其到了星期六晚上,学校放映露天电影时,我们就会把凳子套在脖子上去看,我们坐在老师的对面,津津有味地观看荧幕的反面。”

记者:“五年的大学生活有没有一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戴总:“有两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一件是下乡参加‘四清’运动,记得当时我们所有的在校师生都要下乡四个月参加所谓的‘肃清’运动,由老师带领着我们到当地的农村里去和农民们同吃、同睡、同劳动,那阵子我们白天就去农田里和农民们一起插秧耕地,晚上回来还要写总结开报告会。吃饭时还规定不准有荤菜,但农民们心疼我们这些大学生,就偷偷地煮鸡蛋或是捉泥鳅给我们吃。这段下乡的经历虽然很辛苦,但却让我对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促使我更加珍惜我的大学时光,并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另一件是学校每年暑假都要组织我们到工厂里去参加实际生产实践活动,记得当时天气非常热,工厂里又没有风扇,早上起床时,睡觉的席子都让汗水给湿透了。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边看书思考,一边动手操作。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很累但却让我学会了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去,这给我以后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好处。”

单位里的“小名人”

记者:“戴总,您还记得您毕业后参加第一份工作时的情景吗?”

戴总:“我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上海的一家冶炼厂里工作。记得当时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3吨重的铁块一块块地用手甩进炉子里。工作一天下来,我的手就几乎不能动弹了。当我看到还有工人每天要甩的铁比我的多得多时,我就萌发了要发明一种自动卷取的机器来代替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想法。这时,我听说工厂里有一台坏了的卷取机一直因为没有修好而搁置在仓库里,我立即跑去查看机器,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之后,我发现原来问题就出在机器的两条皮带的长度上,于是,我亲自动手给机器换上了两条长度不一的皮带。果然,卷取机马上开始运转起来了。这一事件引起了厂里不小的轰动,人们开始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刮目相看了。

又有一次,单位里的卷扬机出了故障,一个老工程师用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把机器修好,我过去之后就站在机器旁边边观看边思考,就这样站了半天后,我发现原来是卷扬的摆放角度不对,于是我立即请示上级把机器掉了个头,果然,机器马上正常工作起来。这一系列的事情使我成了当时单位里的‘小名人’。”

记者:“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您的这些创新举动呢?”

戴总:“我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出于对广大劳动人民艰辛的理解,这使我有了创新的动力,另一是因为我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和所养成的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使我有了创新的基础。”

艰辛创业在梅山

记者:“戴总,您曾是梅山集团的懂事长兼总经理,梅山这几年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您的领导,您能向我们讲述一下您在梅山的工作经历吗?”

戴总:“我接受时的梅山正处于发展的最困难时期。梅山是上海的单位,但地处南京。这就使梅山形成了比较复杂的体制。比如,明明是南京生产出来的铁矿却要拿到上海去融化,这就白白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能源。一方面是资源的紧缺,一方面是能源的浪费。这使我决定上任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上海和江苏两地的领导人拉到一起商议共同投资共同获利事宜。为此,那阵子我全国各地到处跑,一年里光北京就来回了16次,没有一个企业会像当时的梅山一样跑得怎么勤。一次,我连夜坐了好几个小时的火车前往北京向国家计委汇报情况,国家计委的领导了解了情况后感动地说:‘就凭你这个精神,我们也要把项目批下来。’不久,在征得领导的同意下,我们到日本买了一台价值500万美金的二手机器,运回来后,我们在没有任何电路图和说明书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摸索仅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就使机器正常运转起来了,从此,梅山就有了自己的热轧!但好景不长,当时上海冶金局由于资金短缺而一再拖欠工人们的工资。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们就拿生产出来的生铁去换生产配料,东拼西凑维持生产。直到国家领导人来视察时得知我们只有热轧没有炼钢的情况后,同意批准炼钢项目。这时,梅山上下群情振奋,立即投入炼钢,大家齐心协力使钢产量在第一年就达到了70万吨,第二年增至100万吨。从此,梅山真正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现在,梅山的产量已有原来的100万吨热轧转变到300万吨钢配套。梅山职工的收入也有了大幅的提高。”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梅山的职工们在拿不到工资的情况下,依然这样拼命的工作呢?您又是怎样团结好群众的呢?”

戴总:“这得益于梅山惯有的‘双创精神’,即艰苦创业,发奋创新。

作为领导,我总是实事求是地向群众们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把单位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诚恳地向群众们讲清楚。当你把道理讲透时,群众们是会理解和支持你的。”

记者:“您觉得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需要具备那些素质呢?”

戴总:“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要有足够的领导能力使方方面面的力量能团结起来一起为达到目标而努力,最后还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

我一直认为一个大型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位政治家,因为他要恰当地处理好三方面利益的关系,即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这三者中只要有任何一者处理不好,企业就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

Only One Number One

记者:“1998年11月17日,梅山与宝钢,上海冶金联合重组,成为宝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重组之后,梅山在各方面都有了哪些变化呢?”

戴总:“重组之后,原梅山分成了两大部分,即梅钢公司和梅山公司。梅山人的‘双创精神’加上宝钢先进的管理体制使得新梅山在许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制造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职工们的收入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记者:“重组之后的梅山有怎样的发展战略规划呢?”

戴总:“梅钢公司将依托宝钢在板材项目建设、生产,研发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改造现有的从铁前系统到热轧的生产设施并增建冷轧设施,通过工艺装备技术升级改造,节能降耗,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宝钢集团的整体效力,把生产规模从现在的300万吨提高到450万吨,新增150万吨薄板。而梅山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宝钢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为总揽,整合重组,改革改制,立足当地,建设成对钢铁产业具备强大支持,员工全面成长和持续发展的新梅山公司。

全体梅山人将积极响应宝钢‘Only One Number One’的口号,共同为实现我国从一个钢铁大国转变为一个钢铁强国而努力奋斗。”


记者手记:

戴总非常乐意与年青人交流,原定一个小时的采访,结果竟不知不觉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整个采访过程中,戴总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特别自然状态下的平和而睿智的神态和我们交流着他的一些经历和经验。其中,好几次有人进来找他都没有打断我们之间的交流。退休不久的他,看起来精神矍铄,红光满面,每每讲到精彩处,便会情不自禁地辅以各种手势来加强表达并放声大笑,这样的笑声在采访过程中出现了不下十次,正是这样的笑声,让我领略到了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的智慧和风范。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