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省级教学名师易丹青教授:躬耕于材料王国的园丁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7日 作者:沈鹏程

一个秋高气爽的晴朗日子,笔者采访了湖南省教学名师易丹青。

易丹青,男,1953年9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78-1982年在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系学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并获学士学位。1982-1985年,师从著名粉末冶金学家黄培云院士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2年受国家教委派遣赴瑞典留学,1997年获瑞典查尔姆斯工业大学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工作,被聘为中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系党总支书记,现任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对待教学,一丝不苟

“易老师对待教学的态度非常认真,他获得这个称号,绝对是实至名归。”材料院的刘慧群博士在提到他的老师易丹青教授的时候,脸上流露出的尽是钦佩之情。

在日益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搞科研、出成果更容易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以至很多大学教师往往是重科研、轻教学。但作为一名教师,易丹青教授有自己坚定的原则,无论多忙,都要坚持站上三尺讲台,为学生们传授知识。他经常提到:“多年来,虽然我获得过很多奖励,但我最看重的奖励却是来自学生的。”

易教授先后主讲了“材料与人类文明”、“合金相与相变”、“信息功能材料”、“材料热力学”等本科生、研究生主干课程。易教授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亲自备课,他认为每一次的思考都能帮助他注入新的内容,讲出新的思想。也正是这样,他才总是能把材料学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最新的资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

易丹青教授在国外求学和工作多年,英文基础扎实。因此,他率先在学院开展“双语”教学,亲自带头为本科生讲授“双语”课,为研究生开设全英文专业课,获得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也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他注重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捕捉学生的学习情绪,善于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来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达到与学生思想的交流,通过对学生提问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课的节奏和进度。学生们都说:“上易老师的课,不想聚精会神都不行。

对待学生,关怀备至

易教授曾说:“育人要严和爱有机结合,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在学习上,易教授对所有学生严格要求,眼睛里从来不揉半点沙子。但与此同时,易教授又是一个和蔼慈祥的长辈。

材料学院有个新疆班,全班19位同学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6个少数民族。几年来,易老师与这个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进行过交流,能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的学习和生活上的点点滴滴的关怀使得这些学生们都把这位汉族院长当作他们的知心朋友。

吴春萍博士是易教授的学生,他曾有一篇发到国外的论文被退稿。易教授知道这件事之后,主动找到他,把他被退稿的那篇文章拿来,告诉他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安排他重新做实验,并帮他进行了修改。这篇论文最后终于征服了国外刊物,发表在了《合金与化合物》上。

2003年,几名本科毕业生在磨金相试样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经过十多天的努力,进展不大。学生们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拨通了他的电话。当时易院长刚从外地出差回到长沙,接到电话后他很快来到实验室,换上工作服,带领学生在实验台前忙碌起来。当时,气温高达37℃以上,汗水很快就浸湿了他的衬衫,经过他的反复指导和演示,同学们逐渐掌握了制样的诀窍,制出了合格的样品,困扰他们多日的问题就这样得到了解决。易教授的平易近人再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愿做一砖一瓦,与同仁们共建中国教育的精品大厦;我甘当一架梯子,让学生们从我而过,走向成功之路。”易教授的肺腑之言堪做所有教师的座右铭。

对待工作,鞠躬尽瘁

“爸爸好像很偏心。总觉得他来去匆匆,很多时候我和妈妈比他的学生还晚些知道他的行踪。”易教授的女儿经常这样开玩笑的抱怨说。易教授是材料方面的专家,女儿也是这方面的高材生,但易教授却很少有时间指导她,碰到难题的时候,她只好去请教易教授的博士生。

易教授身兼中南大学材料院院长,是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的学术带头人,是湖南省有色及稀有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还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奖、国防科技进步奖及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委。同时他还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多个全国性学会和协会理事,担任《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功能材料》和《热加工工艺》等多个学术刊物编委。时间对于易教授来说,永远都是掰开用还嫌少。

易教授的工作计划中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材料院的老师们总能在节假日见到易教授忙碌的身影。国庆长假,很多人都是在旅游等放松方式中度过的,但易教授依然是在工作,不知疲倦地工作。易教授曾寄语同行: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但是,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一生不停息的耕耘与劳作。让我们用爱心浇灌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用人格熏陶学生,用勤奋感召学生,用勇气影响学生,直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待自己,永不满足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学高才能为师。”这是易教授另一句口头惮。易教授认为教师的一生应该是永远进取的一生,要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他认为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得心应手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去年易教授因为操劳过度,曾生过一场病。在住院恢复期间,他要求探望他的学生给他带本书去,以便翻看。他的学生都被他这种孜孜求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刘慧群博士说:“老师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的。”

无论工作多忙,时间多紧,每周五下午都是易教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亲自到学生的工作地点,与学生探讨学术方面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就学生的新想法进行讨论。对此,易教授说:“教师是最幸运的,总是和青年学生在一起,观念不会落伍,思维不会钝化。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犀利的发问,敦促我上下求索,深入思考。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分享着探寻真理的快乐。”

一点又一点的积累、一年又一年的努力,使得这位乐于传道授业的大学教授屡获殊荣。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多个课题研究,有三项发明专利。2004年他被学生评为中南大学“最受学生喜爱的十佳教师”之一,2005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今年获得的湖南省教学名师称号对他来说无疑又是锦上添花。

在笔者写下这篇通讯的时候,易教授已经赴河北石家庄对河北省的一所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了。他说这是他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的责任。在赞叹他渊博的知识,景仰他高尚的德操之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里,让我们衷心的祝福易教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