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共产党人】霍继荣:用爱谱写生命的乐章

来源:湘雅二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作者:周雨迁 朱洪怡 楚毅 新峰

【人物简介】霍继荣,女,1955年生,中共党员,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2005年获“湖南省芙蓉标兵岗”,2010年获得“中国消化内镜杰出领袖奖”。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消化学会、消化内镜学会、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内镜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中南药学杂志》编委。湖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长沙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评标专家。

用爱点亮生命的希望,

用爱谱写生命的乐章,

用爱温暖生命的四季,

…………

56岁的霍继荣教授在消化内科领域辛勤耕耘30余年,一路播撒爱的种子,用爱呵护每一个生命,爱的芬芳让生命之花悠然绽放。

仁术仁心笃信大医精诚

霍继荣教授自1977年湖南医学院毕业留校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她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早期内镜由于条件及设备有限,检查过程中病人要经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内镜检查往往又是明确诊断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何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呢?霍教授一直在寻找答案。

1997年、2002年,她两次赴美学习深造,在学习期间,她观察到美国的无痛苦内镜技术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后,她刻苦钻研,毅然决定将此技术带回国内。只是当时医院条件有限,该技术在自己医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霍教授为了能将该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并没有保留该技术,而是无私地向兄弟医院传授并推广,使湖南省的无痛苦内镜技术走在了当时的国内前列。

患有胃肠道早期癌、间质瘤的病人既往只能选择开刀手术,病人花费多,创伤大,如何既为病人省钱又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呢?霍教授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2005年她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研修,了解到国际内镜治疗的最新进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粘膜切除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霍继荣教授同消化内科刘德良教授、周芝元护士长等,克服设备欠缺、无相关技术基础等重重困难,从动物实验开始,在不断的失败中摸索前进,最终掌握了内镜下的治疗技术并在湖南省内率先开展。该技术难度大,耗时长,风险高,对医生而言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为了造福广大患者,霍继荣教授同刘德良教授等仍然努力前行,加班加点工作为病人解决痛苦。

虽然早就可以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但是霍继荣教授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为了做到名实相符,已是消化科主任的她在2002年准备继续努力攻读博士学位。霍继荣教授不顾工作繁忙,年龄增长带来的记忆力下降等劣势,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博士课程,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课程的学习,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在准备博士生入学资格考试期间,她白天要坚持工作,晚上还要照顾看望80多岁的父母,对儿子的教育也从未放松,时间非常有限,但凭着极强的毅力,她每晚坚持学习到深夜2-3点,终于在2005年获得国家重点遗传实验室临床遗传学博士学位。

38岁即被推上了消化科主任岗位的霍继荣,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带领全科同志在事业上求发展,她全身心地投入医学事业,与科室工作人员同辛苦、共奋斗,钻研业务,培养人才,也为科室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年轻医生的学习热情,各级医生不断积极进取,科室90%以上医师获硕士、博士学位。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科室有全国消化及内镜委员、青年委员共5人,消化内科整体梯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霍继荣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省厅级卫生科研成果奖励2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近百篇,成为了国内知名的消化疾病和消化内镜专家。

蕙质兰心关爱每位患者

霍继荣教授三十余年耕耘不止,毫无怨言的为工作为患者付出着。她曾经为抢救一个肝硬化晚期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每天查看病人,时间持续1年,直到这个病人完成肝移植手术好转出院。有一次她自己连续发热三天,还坚持上班,晚上12点刚睡下休息时,病房有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紧急处理,她毫不犹豫地拖着疲备的身体就去抢救病患。虽然她自己也感觉很累,但当看到患者满意的笑容,身体的疲惫就会被内心的喜悦所替代。

2006年冬天一个下雪的傍晚,她接到通知要赶赴怀化紧急会诊一名多浆膜腔积液危重患者。霍继荣教授二话没说,赶了几个小时的夜路,翻越了雪峰山天险,来到了怀化某医院。她顾不上寒冷与疲惫,马上详细询问了病史并仔细给患者作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肝脾肿大,但该院已多次行腹部B超检查均提示肝脏大小正常,这也是该患者诊断的瓶颈,已请多方会诊均未得出可靠的诊断结果。凭着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疾病的探究,霍继荣考虑该患者为少见的“全身淀粉样变性”,建议给予肝脏、肾脏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了她的判断,为患者的治疗和生命延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像这样的例子在她的临床工作中多不胜数,同事们往往要等到病人送来的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后才知道。

霍继荣热爱她的职业,关心体贴病人,从医三十余年来,不管是白天黑夜,病人的需要就是她的需要,她用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的同时,还总是想着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只是为了一句“作为医生,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2010年5月的一天,专家门诊走进了一名21岁的年轻患者小刘,因为自觉腹胀1年余辗转于全省各大医院,看了很多医生,也做了很多检查,一直没有查出问题,患者已经由于病痛辍学在家,丧失劳动能力。正当他和家人都濒临绝望的时候,他们最后一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湘雅二医院找到了正在看专家门诊的霍继荣教授。霍继荣教授仔仔细细询问病史,一字一句的看着他以前的所有病历资料,几近详尽的做完体格检查后初步判断该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了进一步确诊此病还需完善胃、肠镜、CT、钡餐等检查,对于一个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家庭而言,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加之之前已经花费不少,更是雪上加霜,患者及家属再次陷入深深的绝望当中。当霍教授了解到此情况后,毫不犹豫的亲自免费加班给小刘做了胃、肠镜,还自己拿钱出来帮患者付了钡餐、CT检查的费用。当患者拿着最终的检查结果时,心底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下了,霍继荣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患者的病情,耐心地给他做心理疏导,通过一系列细心的治疗后,患者目前已经可以帮助家庭工作了。在几个月后的复查中,患者含着热泪找到了他的再生母亲般的霍继荣教授,激动不已的说:“我一定好好努力奋斗,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报答您对我的恩情!”

“不称职”的“妈妈”却是学生爱戴的“霍妈妈”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母的疼爱是孩童最大的幸福。1986年,霍继荣教授的儿子还不到3岁,由于被安排兼管教学,当时的她正负责辅导本科生准备全国统考,常常要在临床工作之余加班加点准备教学工作,自己的孩子也就很少看到妈妈按时下班回家。由于一时疏忽,小孩不幸摔伤头部,神志模糊,情况十分危急,小孩唯一的反应就是在迷迷糊糊之中不停用那无力的声音呼喊着“妈妈,疼!妈妈,疼!”家里人也打电话通知霍继荣赶紧回家,不然就有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她在匆匆简单处理了儿子的伤病之后,强忍着痛苦将儿子交给年迈的父亲,毅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加班加点,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吉人自有天相,儿子经过抢救脱离了危险。霍继荣教授带的学生得知此事后感动不已,加倍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卫生部属医学院校统考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她说,儿子小时候最怕妈妈的传呼机响,传呼机一响就代表妈妈要去工作了,所以他总是会用小手托起妈妈的传呼机可怜地说:“传呼机,求求你不要响好吗,这样妈妈就可以在家多陪陪我了”,每当这时霍继荣总忍不住心酸,“儿子,我对你的照顾太少了,不是称职的妈妈,但我要对更多的病人负责,希望等你长大了能理解我……”

霍继荣教授已培养毕业博士、硕士21名,在读12名。学生个个都把霍老师称作霍妈妈,她就是这样一个严格而又慈祥的“母亲”,对自己的每个“子女”都严格,同时又把他们都捧在手心里,大到学习工作,小到生活细节,“母亲”都要关心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霍继荣教授不仅手把手的指导学生们如何诊治患者,当好一名医生,还教导学生们如何做人。学生们带着霍妈妈的谆谆教诲毕业奔赴全国各地的医院,也以老师为目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医学事业奋斗着。

在这平凡的日常工作中,虽比旁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但当病人夸其是好医生,父母叫其是乖女儿,丈夫认其为贤妻子,学生尊其为慈母亲时,霍继荣感到自己活的充实而有意义。也曾有身边关心的人问到,“你正高职称也评了,家庭也幸福,为什么还这么较真使劲,奋斗是年轻人的事情,现在应该享享清福了……”而她觉得,尽自己所能帮助患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无关乎年龄、无关乎性别、无关乎已有的成就。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