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共产党人】李康华:大爱无声铸医魂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2日 作者:伍西明 武海亮

做的是平常人,行的是寻常事,不求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求勤勤恳恳地耕耘,不求彪炳史册的功绩,只求兢兢业业地劳作,不求名垂千古的荣誉,只求无怨无艾地奉献。即便累倒,躺在病床上,放心不下的仍然是挚爱的工作、等待他的患者、学生的论文。这就是李康华,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医者、师者、长者。

《老子》有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李康华就是这么一个人,对日常实践尽心,对平凡岗位尽职,对自己“一口辣椒就可以吃一餐饭”,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朱熹说:直谅朴实,处事不苟。李康华就是这么一个人,对分内工作尽责,对身边事务尽力,对工作“废寝忘食而如履薄冰”,集体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李康华常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但正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质朴情怀,才真正让人感动。

2月21日,积劳成疾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康华教授突发大面积肺部感染,并发阑尾炎穿孔、腹膜炎,生命垂危。后被快速送往湘雅医院进行抢救,经全院大会诊,在众多医生的全力救治下,加上他坚强的生命意志力,终于从死神身边被拉了回来。

熟悉李康华的人都说,他是累倒的。

【立行,殚精竭虑】

【积劳成疾一朝病发】

2月18日星期五,长沙的冬天寒意未消。这天,中央电视台要来湘雅医院拍摄宣传片。早上6点半,李康华起了个大早,洗涮完毕换上院服,随手从桌上拿了两个包子便冲出了家门。“他这个人就是性子急,什么事情都要赶早。八点才开始拍摄,7点半走也不迟”回忆起当天的情景,妻子徐宏如是说。李康华家住在医院家属院,平时步行到办公室不到10分钟。

陪摄制组走科室、查病房、取外景,里里外外忙活到下午1点,李康华顾不上吃午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院会议室参加周例会。会上,几天来身体不适的李康华总是干咳、胸闷、肚子有点疼,院领导察觉后让其回家休息,但被李康华婉拒,因为平日里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自己从来都没当个事儿。

开完会,已经是下午5点,匆匆吃了个盒饭,李康华又赶往办公室,因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一点松懈不得”。忙完手上的活儿已近10点,李康华这时才觉得肚子一阵钻心的痛。一步一步挪回去。推开家门,腹痛难忍的李康华直接瘫倒在沙发上,妻子徐宏赶紧拿出热毛巾敷在他额头上,扶他躺下。到了夜里12点,李康华突发腹泻,据徐宏回忆,“一夜至少上了7次厕所”。

第二天早上,深感不适的李康华坚持要去上班,被妻子硬拖住了:“面色蜡黄,整个人都蔫了下去,哪还能去上班?”后来还是徐宏给科室打了电话,替李康华请了一天病假。在妻子的照料下,李康华打了瓶生理盐水,在家静躺了一天,身体状况稍微有点好转。养病的李康华并没有闲下来,躺在床上的他又修改了4篇学生的论文。

2月20日星期天,李康华病情突然加重,从早上开始腹泻,一连上厕所十几次。徐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非要拖着丈夫去医院,但都被李康华拒绝:“别担心,我睡两天就会好的,能挺的过去。”不想到了晚上,李康华病情突然恶化,出现急性衰竭,面呈灰暗色,并间或轻度昏迷。徐宏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并将丈夫病情及时报告给了医院领导。

经医生诊断,李康华当晚血糖高达20.7,而普通人的正常血糖不超过6.0;白细胞高达10000左右个单位,超出正常值近3000个单位;腹部严重感染,病情特别严重。内分泌科主任雷闽湘教授见此情形,当即下了一道强制令:必须住院治疗。

李康华的病情牵动着湘雅医院每一个领导的心。肖平书记、孙虹院长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21日上午,唐北沙副院长亲自主持全院大会诊。通过核磁共振、胸片等检查,李康华被查出肺部密发性大面积感染,专家建议立即采用抗感染治疗。

当晚,接受初步治疗后,李康华身体不适状况减轻,但仍伴有腹痛腹胀,凌晨12点病情急剧恶化。他面呈灰白色,表情扭曲,大汗不断,痛苦的在床上打滚。守在床边的妻子顿然失色。医院再次紧急进行全院大会诊,经进一步检查得出诊断:李康华患有急性阑尾炎穿孔,并伴有腹膜炎、肺功能衰竭、肝脏硬化,必须进行手术。

“老伴儿,我这次怕是挺不过去了。”李康华冥冥之中握着妻子的手轻声说道。在他心里,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妻子,结婚那么多年,自己都没有好好陪过她,“亏欠她太多太多”。李康华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兢兢业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99%的时间在学习、工作和履行职责上”。

22日上午,李康华被推进手术室。湘雅医院肖平书记、孙虹院长亲自坐镇指挥,组织最好的医生,采用了ICU整套设备,全力救治李康华。近四个小时的手术相当成功,李康再一次从死神身边挣脱回来。“李康华病情十分危急,幸好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唐北沙副院长如释重负地说道。

【立品,勤慎尽责】

【从来不懂得给自己松绑的“拼命三郎”】

“属于你的担子,你必须去挑,你不能推卸或者逃避,否则就是逃兵。”——李康华教授

“他从不懂得给自己‘松绑’,总是要求别人劳逸结合,自己却从不‘以身作则’。”熟悉李康华的人都说,他是累倒的。考入湘雅,留在湘雅,师从医学大师韩明教授,最后成为“中国医师”,事业的发展颇为顺畅。与同时代的人相比,功成名就的李康华算是命运的宠儿,但他却始终自愧自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天坚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一步一个脚印攀登医学高峰。人们都说,那是境界,李康华笑笑说,“只是习惯”。

每天夜里12点睡觉,早上7点钟起床,这个作息时间李康华已经保持了整整36年,风雨无阻。“医学无止境,临床上没有太多的‘公式’和‘套路’供你参考,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加班,不断去探索”,李康华一直都认为,医生本该如此。

在同事眼里,李康华是典型的“拼命三郎”,在工作上凡事都亲力亲为,似乎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儿。这位年近花甲的老教授,每天早晨8点之前就来病室查房,晚上8点多才走,然后在办公室工作到凌晨。骨科的护士们都说,这里的病人情况李教授最了解,哪个病人的病情严重了,他比谁都急,哪个病人转危为安了,他比谁都高兴。他的学生高曙光博士说:“其实像李老师这样的老专家,不用天天来上班,何况他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但他还是坚持天天查房,而且绝对比其他人都早。”病倒的前一周,他为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带领全科室连续三天三夜做规划,72小时没合眼;病倒的倒数第三天,他一天连续做了5台大型手术,在手术台前站了整整12个小时……

“每次给他打电话,他都说自己在忙,三言两语就要挂电话。”谈起李康华,现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女儿是又爱又怨,“他太专注自己的工作,一忙起来什么都忘了,总担心他累坏了。”李康华很忙,从2008年到2011年整整三年没有进行一次体检。在普通人看来,“医生三年不体检这档子事听着都觉得不可思议”。每次妻子提醒自己去体检,李康华都会拒绝,“等事情处理完再去”。要是被“逼急了”,他就使出杀手锏:“我是医生,自己的身体情况还能不知道么。”妻子心里明白,李康华不是不想去,而是真的没时间。

“当医生累,当一名好医生更累,这是职业性质,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就要做好。”李康华说,医生其实远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光鲜,“在湘雅医院,平均一个医生每天的门诊量少则60,多则90。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许多医生都‘舍不得’上洗手间。我曾经一天做了大大小小7台手术,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连轴转,硬是在手术台上站了近16个小时。每天的超负荷工作,让很多医生都透支着健康,甚至生命。”

“我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扛不住,但是属于你的担子,你必须去挑,你不能推卸或者逃避,否则就是逃兵。”李康华说,人站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就要去尽相应的义务,“很多人说我是全国劳模,劳累就是我的宿命,但我更愿意相信那是责任。”

李康华就是这种人,他从不会把“劳模精神”挂在嘴边,而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病房、手术室、实验室、教室、学术会议……多点一线的生活,李康华坚守了数十年。在他看来,这样的生活“尽管单调却有意义”。

【立德,精诚仁爱】

【好医生不仅要“业精”更要“心诚”】

“医者,必须业务精熟,这关乎病人生死;必须怀有仁爱之心,这是职业操守。”——李康华教授

一位作家曾写到:医生在生命流程里从事的是绝不是枯燥的工艺操作,也不是简单的生物学模式,而是心里、情感、审美、环境全面的渗透。李康华非常崇拜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论”,大医者,始于心诚,成于精湛。他说,那是中国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在他看来,医生不仅要“业精”,更要“心诚”。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湘雅医院每天的门诊量上万,在这里“南腔北调、老弱残健、贫富农官”不一而足,但在李康华眼里他们只有一个名字:求医者。李康华时常要求身边的医护人员: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医生必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

“其实更多的时候患者是渴望从医生那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他们渴望听到医生耐心地解释病情,他们在意医生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触摸,甚至一句提醒。这些看似很随意的东西,却蕴含着医生的职业真谛。”李康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做一台手术,李康华都要和病人认真交流,包括术前的心理劝导、术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术后的康复治疗法,甚至不该做什么动作,不该吃什么食物等小细节都不放过。作为大牌教授,李康华坦言自己面临的诱惑很多,但从医36年从未收过一次红包。

李康华的书房里有一幅毛笔字,那是他最珍爱的礼物。2008年3月,医院收治了一名已奄奄一息的车祸患者,但因为肇事司机已经逃逸,病人家属一时间联系不上,病人处在无人管无人问的状态,一分一秒都可能是生与死的差别。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康华站了出来,他组织骨科全科自愿大捐款,自己首先捐了7000元。在他的带动下,骨科半小时便筹集了3万元善款,帮病人及时垫付了费用,后在李康华亲自主刀下,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挽回了一条性命。手术完成后,病人家属才联系上。病人康复后,亲笔谢了毛笔字,并裱好送到家里,“尽管这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却十分珍贵。因为看到他,你就会感到一丝欣慰,心里那种当医生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据高曙光博士介绍,这样的自发性捐款每年都有两三次。

医生这个职业之所以让人景仰,是因为医生的双手能“起死回生”。无论对待什么样的患者,李康华都是不抛弃不放弃,“哪怕是一丝希望,如果你放弃了,就是零希望;但你一旦努力,就可能变成100%的成功。”治病救人,医生的业务能力最关键。

“我第一次上手术台的时候,一刀下去就切到了腹腔,没想到刀子这么快。”36年前,李康华在南县给当地的赤脚医生讲课时打趣道。其实,李康华是在用幽默传递着一个信号:医者,必须要把握好分寸,对生命负责。他时常说“一个医生,一生要经历的手术成千上万,失败了还会有下一次,但是生命只有一次,你的失败可能就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

“戒、慎、恐、惧”是我国医学泰斗、湘雅老前辈张孝骞先生的座右铭。李康华说,张老的这句话激励了自己40余年,“未敢有一丝懈怠”。尽管在临床医学领域造诣颇深,但李康华却始终“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用科学的态度谨慎对待每一个病例,精琢细磨,反复推敲,因为“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研究课题。”每做一台手术,李康华都会仔细分析患者病情,并和以往类似的手术做对比,务必做到胸有成竹。

作为一个杰出的临床医学家,李康华从1975年开始看病救人,在整整36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显示出极为高超的技术,拯救了无数的重危病人。他注重临床科研创新,近年来开展医疗新技术40多项。

李康华注重医学创新,近年来开展医疗新技术40多项,研制四肢骨折内固定系列器械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主持建立了湖南省第一个同种异体关节库与同种异体肌腱库,并开展了湖南省首例“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还是国内最早开展“腰椎间盘置换”的专家之一,率先在亚洲开展同时置换三个腰椎间盘假体的手术;还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开展了大量复杂的人工关节置换与翻修手术。

【立仁,大爱无疆】

【我要一辈子留在湘雅治病救人】

“我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只要做医生,只要能给病人看病,足矣。”——李康华教授

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好,总是要有精神的。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至一个团队,都有它维系与推动作用须臾不可分离的精神。湘雅人就有一股湖湘文化中倔犟的性情,事不成不罢休的韧劲,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精神。李康华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湘雅人。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1970年,李康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医学院(1953—1987,原湖南医科大学),从此便与“湘雅”结下了不解之缘,彼此骨肉相连,不离不弃。1975年,李康华以优异成绩毕业,因为特别优秀被留校。大学毕业后,李康华一直奋战在湘雅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从学生到大牌教授,从实习医生到中国医师,李康华在湘雅的医学殿堂已经奋战了36个春秋,救人无数,载誉无数,育才无数。

李康华的成长历程正是一代湘雅人的历史缩影。如果说是湘雅医院成就了李康华,那么李康华则为湘雅这座丰碑涂上了一抹靓丽的玫瑰红。不畏艰险,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是李康华多年养成的习惯。2008年率队入川抗震救灾的故事至今仍让每一个湘雅人感动: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身患糖尿病的李康华主动请缨,随时准备入川抗震救灾。5月14 日,李康华拖着虚弱的身体随湘雅医院医疗队驰援四川。到达目的地后,李康华所在的湖南医疗一队被安排到彭州市中医院,该院受地震影响,楼房墙壁震裂,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简陋的手术室,连门都没办法打开。见此情景,李康华急了,马上与医疗队员一起,利用救护车运送过来的手术器械和帐篷,就地赶建一个“战地医院”手术室,紧急救助伤员。一个晚上,李康华和医疗队成员没合眼,连夜建成了自己的“野战医院”手术室。第二天一大早就有4个重伤员送来手术。医疗队借着简单的照明灯和手电筒做起了手术。清创、包扎、打石膏、止血……一连10多个小时,在李康华的指挥和主持下,做了7台较大型的手术,没有人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为了控制自己的病情,平常工作时李康华每天需注射15个单位胰岛素。很多同事担心他这个糖尿病人不能上前线。他想,实在不能按时打针吃饭,大不了加大胰岛素的量,只要有胰岛素,我就没那么容易倒下。因此,在手术前,他都先为自己注射20单位胰岛素。高强度的工作和反常的气温,使他抵抗力急剧下降。期间,他又患上了重感冒,嗓子痛得讲不出话来。家里带来的感冒药吃完了,打胰岛素消毒的棉签也用完了,他就叫助手去药店买。他说,绝不能在医院拿药,因为灾民更需要药品。

在入川的13个昼夜里,李康华做了61台较大型骨科手术,给自己注射了260单位胰岛素;在手术台上经历了10多次余震,自己每天只休息4、5个小时。他说:“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完成最多的工作!”因为多争取一分时间,就能多救活一个生命。哪怕是用自己生命的代价,来换取减轻灾区同胞的痛苦。由于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李康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并得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握手接见。在湖南省卫生医疗系统,受此殊荣的仅李康华一人。

“我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只要做医生,只要能给病人看病,足矣。”李康华说,“是湘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继续留在湘雅治病救人。”

李康华简介:

李康华,男,1953年7月出生于湖南耒阳,骨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1975年湖南医学院毕业留湘雅医院骨科工作,1987年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南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骨科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湖南省关节外科中心主任、湖南省骨科腔镜质控中心主任,首批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先进个人。多次荣获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表现突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并得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握手接见。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