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徐启明:无悔的事业 不落的启明星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作者:伍西明 罗闻 杨勇

有人说,启明星是黎明的使者,散发刺破苍穹的光芒。有人说,启明星是黄昏的使节,守望日落西山的壮丽。在中国麻醉学界,就有这么一颗启明星,在八十余载栉风沐雨的历程中,演绎着一曲对麻醉医学教育事业不懈追求和坚定信仰的精彩传奇。他就是湘雅医院麻醉医学科创始人徐启明教授。

星火燎原

人们称徐启明是湘雅麻醉学科燎原的火种,这是毫不为过的。1953年,26岁的徐启明毕业于湘雅医学院,并留任外科住院医师兼助教。当时,医院麻醉水平较低且不受重视,工作岗位几乎无人问津,没有人愿意长期从事麻醉工作。

“记得那时候医院的麻醉是没有专人做的,大家普遍认为麻醉是门很简单的技术活,任何外科医生都可以做,根本算不上是门学问。”据徐启明介绍,因此,当时根本没有专职的麻醉医师,麻醉工作全靠各手术组之间互相帮助来进行。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医院张贴的一则通告引起了徐启明的关注。通告要求应征一名专职麻醉医师,但是几个月时间过去了,一直没有人前去报名应征。

徐启明回忆,“当时整个湘雅医院外科只有两名共青团员,而我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我就意识到,麻醉这门事业是一定要有专人来负责的。”在所有人都不愿挑起这个重担的情况下,徐启明毅然放弃了自己钟爱的外科学而选择从事麻醉事业。

“尽管对麻醉几乎一无所知,但是我相信,只要认真做下去,总有一天会做出点成绩来的”。通过努力,徐启明最终成了湘雅医院当时唯一的一名专职麻醉医师。1955年,徐启明被湘雅医院送往上海进修学习,师从中国现代麻醉学奠基人之一的吴珏教授。

学成归来,徐启明于1956年10月成立了湘雅医院麻醉科,并担任代理主任。这是湖南省内的第一个麻醉科,同时也点亮了湖南现代麻醉事业的星星之火。

为了改善麻醉学的起点和话语权,徐启明狠抓学科建设。1956年,他在实验的基础上,将人工低温应用于临床;同期,在只有单次仪膜外阻滞的情况下,加用后入路腹腔阻滞,以解除牵拉痛或不适;1962年,徐启明开展了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1964年,开展了锁骨下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测压、输液……伴随着麻醉科不断取得进展并得到我省外科学界的广泛认可,徐启明成为了我省外科学会委员,并于1962年参加了建国后的首届全国外科学会大会。

披星戴月

人们称徐启明为“无影灯下的无名英雄”,从事临床麻醉几十年,他的无数个日夜都是在手术室里陪伴危重病人度过的。

徐启明说:“医者应当千方百计地解除患者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有时甚至不惜为了患者的利益,自己承担一定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医者有过人的智慧、足够的勇气和扎实的功底。”

面对一些疑难危重患者,徐启明总是周密思考、另辟蹊径、力排众议,力图使患者转危为安。

有位中年心脏病患者,患病近20年来一直不愿手术,仅靠药物维持。加之患有前列腺炎,小便排不出,使得患者心脏问题逐渐加重。直到心率衰竭,出现主动脉瓣返流和二尖瓣返流,患者这时才下定决心,希望能够通过手术彻底根治疾病。

徐启明在认真分析了患者的病情后认为,尽管手术风险很大,但只要准备充分,是完全可以付诸于行动的。通过多科专家会议讨论,在场的绝大多数专家认为手术风险太大,不同意徐启明的方案。

不愿就此放弃的徐启明随即找到心内科专家孙明教授,在详细交流之后,孙教授同意了徐启明的观点,并认为方案可行。大受鼓舞的徐启明于是力邀孙明教授和泌尿外科专家申鹏飞教授加入手术团队,由三人共同负责,按照既定方案实施手术,最终成功为该名患者解除了“心头”大患。

术后,一位老教授找到徐启明,狠批道:“你啊,就是胆子太大,什么都敢做,实在太冒险了!”徐启明则答道:“事实证明我没有错,为了病人的未来,是需要冒一定风险的”。

在临床麻醉工作中,不知有多少个奄奄一息的生命在徐启明手中重获新生。每当遇到麻醉难题时,同事们就会想到徐启明;每当手术过程中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时,总是有他那熟悉的身影;每当外科开展新技术时,他都愿意担当坚强的后盾。从心脏移植、肝移植到肺移植,麻醉这一关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星月交辉

不断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是徐启明热爱事业、关心病人的最佳表达方式。80年代初,徐启明着手创建了ICU(重症医学科),并于1991年开始收治手术后及其他大量危重病人。

为了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徐启明率先提出,必须成立一个专门抢救危重病人的机构来负责承担这项任务。在向上级领导提交了一份申请报告后,徐启明拟建ICU的方案得到了批准,并由此获得了20余万元的启动资金。于是,徐启明利用这笔资金购买了四套当时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进口监护仪和呼吸机等。

ICU成立之后,该科在选拔人才方面显得尤为严格,非本科生学历的毕业生一概不予招入,用徐启明的话来说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此外,该科还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来促进科员共同学习、共同奋进,使大家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宽。

然而尽管如此,在创科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都没有对ICU抱以太大的信心。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在徐启明的带领下,凭借科室成员共同的努力,有了ICU之后的湘雅医院,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徐启明说:“那时候经常是几天不回家,甚至连衣服都来不及换,整日整夜地抢救病人。然而现在看来,那时的付出是值得的。”

如今,由徐启明创建的ICU已成为我省第一个高水平的正规ICU,每年救治2000多例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高达96%以上,为我省重症医学的发展起到了表率。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症医学历经20余载,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皎如日星

多年来,徐启明一直是麻醉医学教育、科研、管理领域的皎皎日星。1959年,他组织全科自编教材举办了湖南省首届麻醉学进修班。1981年,调任湘雅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1984担任主管教学副院长。期间, 组织学校参加卫生部对部属院校的统考,创造了连续三年统考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且在卫生部组织的基本技能考试、考核中夺得桂冠。1985年,徐启明组织成立了麻醉学教研室,取得硕士点并开始招生。1988年,建立部属院校中唯一的麻醉学系,担任首任系主任。2003年,麻醉科成为博士点,发展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学科。

徐启明积极参加教材建设,由其主编的《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科的主干教材,曾获得国家卫生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麻醉生理学》获省部级成果奖。

此外,徐启明曾长期担任省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如今已是85岁高龄的徐启明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且历经数次手术,行动不便的老人除了在家上网浏览时事政治外,还会常常挂念科里的同仁们,并偶尔到科里来看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年轻人都很优秀,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成就一定会超过我。”

昔日,热血青年徐启明燃烧青春、勇攀高峰,绽放启明星点亮黎明的华彩。如今,一头白发的老教授依然有着“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气概和情怀。这颗启明星沿着生命的轨迹化作黄昏里的长庚星,守候着医学事业的至真和大美。

徐启明说:“只要活着,就要为病人的生命奉献自己,就要推动麻醉事业不断前进。”是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奉献、追求的步伐,因为他是中国麻醉学界那颗不落的启明星。

资料链接:

徐启明,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53年9月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1953年9月至1954年12月任湘雅医院外科助教,1955年起从事麻醉工作,1985年月晋升教授。1983年9月至12月,1987年9月至1988年4月两次赴美、加拿大考察医学教育及麻醉学。曾担任过麻醉科、麻醉学系主任,1981年至1983年任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1984年至1988年任医学院教学副院长。担任湖南省麻醉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现代麻醉学》副主编,《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湖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创建湖南第一个麻醉科和湖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主编面向21世纪教材《临床麻醉学》和高校专业教材《麻醉生理学》。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