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范学工:沉醉于教学的艺术魅力

来源:湘雅医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0日 作者:伍西明 李伦娥 王振亚

中南大学教授,湘雅医院副院长,湖南省感染病学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范学工的职务和头衔有很多,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大家喊他老师。范学工说:“我对三尺讲台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喊我老师我最爱听。”

范学工是传染病研究方面的专家,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传染病学”的负责人。198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的他被分配到湖南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工作。除中间去国外短暂进修外,30年来,他一刻也没离开过教学岗位。虽然早就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但是范学工还一直坚持为本科生上课。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课程负责人,我不讲课让谁讲?”

2011年9月,范学工荣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刚从北京载誉归来,他又被中南大学的学生评为“中南大学首届研究生最喜爱的导师”。学生们说,范老师的课讲得精彩,听了他的课对毕业后治病救人更有信心了。范学工说,在走上讲台之前,自我评价是一个一辈子不会与艺术有很多联系的人,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慢慢体验到教学的艺术魅力,并不知不觉地沉醉于这种艺术给自己带来的欣慰和快乐之中。

范学工喜欢用这种“艺术”吸引学生的兴趣。他说,医学课大多数时候很枯燥,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也相当重,要让学生在50分钟内学到东西,首先要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30年来,每一节课他都相当重视导入的艺术。每次上课前都会精心设计导课语,尽量用最精彩最简练的语言,在开讲的前5分钟就先声夺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比如讲幽门螺杆菌这一课时,他这样设计导课语:1982年4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平常,但是在这一天却发生了一件伟大的事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两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正是由于这个发现,两人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幽门螺杆菌……几句话,同学们的兴趣马上被提起来。

“开头先声夺人还不够,课堂中间还有结尾,都要精心设计。”范学工说,刚做老师那会儿,为讲好一节课,甚至会忙活三四个晚上备课。在他看来,对于讲课来说,高度熟悉授课内容,制作漂亮的课件,灵活运用授课技巧,注重仪态仪表,一个也不能少。把握了要讲的重点后,再包装一下很重要,“制作课件时,不能整版都是文字,展示要点,要有图片、有动画、有声音。”

范学工的学生,如今已签约成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的戴霞红说:“范老师很幽默,表情也很丰富,学生总能被他逗乐,跟着他的思路走。”当年正是喜欢上了范老师的课,被他的教学风采和魅力所触动,后来选择了传染病学这个研究方向,硕士及博士学习期间的导师都选择了范学工教授。

范老师讲课还有一大诀窍就是在课堂的最后“留个尾巴”,对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设置一个悬念,故意吊学生的胃口,让他们有一个期待。

当然,范学工追求的绝不仅仅只是讲课有趣。他是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他说,创新教育是重点,更是灵魂。

“最近上演了一部叫《逆战》的电影大家看过没有?”不少同学说没看过。“没看过你真out(落伍)了,里面就涉及咱们这一节课要讲的一种病毒。”范学工总能将最近的热点和他要讲的内容联系起来,还不时会将一些网络语言运用到课堂。“范老师身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他的知识很新。”他的博士生易盼盼说,范老师讲课从来不拘泥于课本,他讲课时会把传染病领域最新最前沿的防治方法、研究进展等穿插进来。范学工说:“传染病研究每年都有新进展,教学时要加入新内容,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墨守陈规不行,教书育人的事马虎不得。”他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后来汇集成了《新发传染病学》一书集结出版,并被国内多家院校作为教学参考书。

医学院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见习教学,“是培养一个合格医生的关键环节。”范学工说,在临床教学上,他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一反传统的灌输式,引入国际医学教育界通用的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循证医学教学法等,将见习教学内容整合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病例,如“黄疸查因”、“腹泻查因”、“发热查因”等,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医学院的教授还有一重身份就是医生,范学工还是湘雅医院感染病科的主任医师,每周三接诊。不久前的一天,范学工在湘雅医院感染病科专家门诊坐诊,博士研究生黄泽炳在一旁旁听。一位35岁的乙肝“小三阳”患者前来咨询,乙肝病毒DNA载量是1.56乘以10的4次方,“到底是使用干扰素好,还是服用抗病毒药物比较好?”范学工为患者及其学生作了长达30多分钟的分析。“如果当天病人不多,范老师会结合病人的症状与自己的临床经验选一两个治疗点,为同学们讲解。”黄泽炳说,遇见了典型病例或者罕见病例,他都会立即把学生召集过来,现场教学。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