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李展明:竭尽职守 克己为仁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1日 作者:王海南

本网讯:2014年3月27日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对于女儿李荣来说,慈父的言传身教、疼爱呵护,永远定格在那片苍茫蓝天……

老人匆匆地走了,没有遗产,没有嘱托,留下的只有箱底那一叠生前无人知晓的汇款单据。

老人名叫李展明,是我校科研部退休干部。在工作岗位时,多次荣获全国专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而去世前的至少18年里,他坚持以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为贫困学子捐助。按遗留的汇款单据估计,捐资超过10万元。

“20年了,李老师认真办事的样子依然让人肃然起敬。”

学习有色冶金出身的李展明,是在国家专利初兴的背景下,开展这项与他专业本无多大关联的专利管理工作的。

1984年3月,国家第一部《专利法》通过审议并颁布。正在原中南工业大学科研组工作的李展明,奉调负责专利管理的全新事业。为熟稔业务,李展明“见缝插针”地利用时间,炼成了同事眼中“活生生的专利大全”。

李展明边学习边筹划着“建架子”,也就是成立机构、建立制度。他逐个找学校领导和有关负责人游说“专利”。于是,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了专利办公室。办公室在短期内制定一整套专利管理制度。其中有一项激励政策,是将专利转让费的30%缴入到专利基金,其中20%用于奖励发明人,实现了“以专利养专利”。该政策的实施,得到多届国家知识产权局长的肯定与赞扬。“当时国内没有一所大学能有如此健全的专利管理制度。正是有了这一整套管理办法,师生们在应用专利时有了基本的准绳。”时任科技处处长周宁说。

让师生们学专利、懂专利迫在眉睫,李展明还做了第二件事——“普及”。先是开展科研部门新进职工进行上岗专利培训、举办专利知识讲座,后又组织开设针对研究生的课程,开创了全国高校专利教学的先河。1992年,李展明为学校开办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进修班,让更多老师更加深入地学习专利。

有了前期的酝酿,李展明带领老师们在1985年4月1日凌晨,连夜申请了全国第一批专利,在国家专利发展历史上留下了厚重一笔……

李展明在专利代理的工作岗位上,把“全、精、细”要求的尽善尽美的精神,落实在专利申请、实施等具体事务上。1984年,冶金与环境学院退休教师李洪桂的项目已经完成工业性扩大试验,拟写了一份题为“白钨精矿与黑白钨混合矿碱分解技术”的专利申请书。李展明一边审,一边按格式、法规等要求进行通篇修改。其中,李洪桂最难忘的是将题中的“技术”更改为“工艺及设备”:“当时老师们对申请专利这回事并不怎么明白,是李展明告诉我们,那样可以让专利保护兼顾技术和设备。”

“专利代理人,就是第二发明人”,李展明为此常常率队深入专利实施的企业,向客户们打听专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搜集用户的第一手反馈资料。李展明的保密本上详尽地记着项目内容,还通过参阅书籍、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钻研专利技术内容,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教师们的知识产权。

1996年,赵中伟来到科技处,准备申报一项关于含金硫化矿活化溶浸方面的专利。李展明认真看完申请书后,提醒他说:“除了你提到的振动磨外,搅拌磨也可以考虑申请专利。另外,两种磨又具有不同的作用形式,这些都可以保护起来”,说完又拿出一本由古德生编写的《振动出矿技术》,翻到相关页面,指了出来:“如同振动出矿用到的电机,搅拌磨与振动磨也可以有多样化的作用方式。申请书只有尽可能覆盖到相关的内容,才更有利于专利保护。”

“一名科研管理者能对学术专业有这样的研究,没有用心怎么可能做得到?”赵中伟至今记得当时的触动,“20年了,李老师认真办事的样子依然让人肃然起敬。”

在李展明与其他工作同志舍身忘我的付出后,学校授权专利实施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全国高校位列第一,被多次评为湖南省专利工作先进集体。李展明个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专利先进工作者、全国专利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学校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小气外公”却捐助几十名孩子走完求学路

李荣也记不清从哪年起,父亲开始每年资助广东五华老家36名孩子顺利走完求学路。除了每年固定捐款助学外,他设立了“展明教育基金”,专门奖励那些家境贫寒、学习优秀的学生。李展明还想方设法为孩子们改善学习条件。每次抽空回去看望孩子们时,总是忘不了捎些圆珠笔、稿纸等学习用品。

李旭藩是李展明资助的学生之一,其父母都是农民,依靠三四亩薄田,养活一家五口人。等到李旭藩念四年级那年,三兄弟一齐念书了,家里的收入更显得捉襟见肘。李旭藩为此有了辍学的念头。李展明了解情况后,从1996年起每年给他家汇去1000多元的资助,直至2001年李旭藩毕业入伍。李展明写信吩咐他:“一定要坚持学习,不管考取大学或者创业谋生,文化知识必不可少”。没有辜负李老的期望,2004年,李旭藩在两年兵役满期后,顺利考上了上海士官学校。得知消息,李展明高兴地去信鼓励,并汇去700元钱作为奖励。

像李旭藩这样受到帮助的孩子还有很多……

李展明常年通过信件与孩子们保持着联系,大到做人的道理、读书的重要性,小到怎么写记叙文、怎么做数学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十几年过去了,李旭藩还珍藏着李老寄给他的信件,其中一封写着:“初中数学就要记住其定理、公式,多做练习,多做一些应用题,深入理解解题的道理,练习做多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谆谆教诲仿佛就在眼前。

除了帮助贫困学子外,李展明还从自己低廉的工资中拿出钱来,在家乡捐资修建学校、桥梁等,不遗余力地支持公益事业。在五华县双流镇,曾有他一份贡献的雨化小学,如今教室宽敞明亮、校园绿树成荫、校园读书声朗朗,似乎正向世人彰示着校名“春风化雨”、教育重在潜移默化的深意。

李展明在回报乡恩、慷慨助学的同时,自己却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80年代的老房子不足一百平米,里面除了女儿添置的电视机、冰箱外,几乎都是用了20年以上的家具,而且这样的家具竟也寥寥。在李老装修简单的房子里,客人见得最多的是李老自己养的花草、临摹的字画。

“外公从来不用妈妈买的电开水瓶、音乐闹钟、无绳电话之类新潮的东西,因为嫌费电。可是,那生锈的铁皮热水瓶,每天都要上发条的闹钟可是外公的宝贝。”李展明的外孙阿宝在《“小气外公”的时尚生活》这样写道。

李展明的“小气”不止如此

喝汤的搪瓷碗裂了缝,吃饭时渗出了汤,老伴看不过去,偷偷将它扔到了垃圾堆里。可是第二天吃饭时,家人看到搪瓷碗又回来了,只是漏洞不见了。原来,李老为吃饭的“老伙计”突然不翼而飞着了慌,苦苦寻觅,最后硬是不顾臭味拣了出来,予以“土法”修补。

李展明的衣服、裤子、袜子都能见到补丁,有时候是补丁摞补丁。调皮的外孙把裤子后的补丁捅破了,李老又重新补上,女儿既心疼又好气:“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家稍微旧点的衣服都不穿,您为的什么呢?”李老总是“理”直气壮:“裤子、袜子都穿在里面,人家看不着。能穿就行了,咱老头过的是低碳生活”。

李老最怕的是生病,因为生病花的“冤枉钱”让他太心疼。他利用退休闲暇,钻研养生知识,为的是尽量少花钱。1997年前后患上了脑萎缩,李展明便按照医学报刊中提到的方法,坚持脑穴按摩十几年,后来居然不疼了。病自己给瞧好了,李老对老伴开心地说:“你看,自己能看病,还能省下一大笔钱来”……

“一窗皓月照书台,两袖清风馀粉笔”,这是李展明厅堂内花鸟国画旁的一副对联。而画中景象,又让人联想古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此字此画,不正描勒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洁、清廉、奉献形象么?

斯人已逝,但他在事业上的竭尽职守、生活中的克己为仁,却为后人留下一笔可葆永恒的精神财富。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