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讲课十佳”蒋立平:为课堂注入“生命力

来源:新闻中心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30日 作者:王海南

蒋立平,对于基础医学院的大部分同学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了。评师网上学生们对他的褒评比比皆是:生动、幽默、富有激情、课堂内容充满故事的趣味性……蒋立平还在2010、2011年连续两年获评学校优秀教师,并获2011-201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

讲授《医学寄生虫学》的蒋立平说,“医学寄生虫学属于基础医学范畴,而基础医学是跟生命打交道的。课堂也应该注入生命力,使其不呆板、不空洞、不乏味”。

强调细节,彰显课堂生命力

蒋立平说,“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做好什么事。”1998年调入基础医学院的他,将课堂当做了一个展现自我、升华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常告诫自己“教书育人担子不轻,要做就要认真做好”。

蒋立平的认真首先表现在注重细节上。在他看来,备课、教学及课后答疑等教学环节相互衔接、紧密相扣,每个环节都要做好,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一个容易疏忽的细节甚至会显著影响教学效果。有一次备课时,蒋立平设计了一句导言“在碧波荡漾的江南水乡,隐藏着一种肉眼很难看见的寄生虫”。念诵若干遍,思衬良久,觉得表达效果不佳。而后,他与《生理学》教授管茶香商讨,添加了一个“却”字,改成“在碧波荡漾的江南水乡,却隐藏着一种肉眼很难看见的寄生虫”。一字之差,形成了美丽江南水乡、致病寄生虫的强烈反差,让学生防患、研究寄生虫的意识油然而生。

蒋立平甚至考虑到了讲课的发音、语速和节奏。比如,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病症会出现“大肚子病”,蒋立平在课堂上选用文学词汇“腹大如鼓”来描述病情的严重。每每读到这个词汇时,蒋立平就放缓语速,咬准每个字的读音,“假如说得过快,学生可能听不懂,因而起不了应有的效果。”

蒋立平尽量让教学变得直观、形象,在他的课堂里,西服、树叶等都曾用作教具,以尽量让复杂变得简单,让抽象变得具体,让课堂栩栩如生。有一次,蒋立平为同学们解释雌雄血吸虫相抱的现象时,幽默地说“它们相互依存,永不分离,这也许就是血吸虫的爱情吧!”,台下响起一阵笑声。蒋立平随后撑开自己的西服,模拟成雄虫用来合抱雌虫的“抱雌沟”,为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抱雌沟”的结构特点,就这样形象地展示给了学生。早在湖南师大生物系就读时,蒋立平就从平时课堂里学习和发挥了这种方式。当时的他,参与了学校一个名为“未来教育家”的竞赛角逐。在讲授“叶的生长方式”时,蒋立平竟扛着一簇树叶,从容走上讲台。他用这些形态各异的绿叶,演绎出树叶对生、互生与轮生等不同生长方式的意义。

启发创新,延伸课堂生命力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落实自主性和主体参与,才是教育的艺术。蒋立平喜欢这种艺术,并发挥了这种艺术。

在课堂上,蒋立平注意让学生们培养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医学寄生虫学是五年制、八年制医学生的基础课,从平常教学中锻炼这两种能力对学生们学习临床十分有益。”于是,他会抽出课时拟定主题,然后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与创新。例如,让学生建立血吸虫病的小白鼠动物模型,实验的每个步骤都由他们自行设计。学生们将面临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怎么获得寄生血吸虫的钉螺,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的病症表现是什么,如何对患病死亡的小鼠进行解剖,成虫与虫卵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怎么样……“每个环节都没有固定的答案,而是需要同学们在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组实验探索。

“学生开展这些实验就是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从中他们锻炼了动手能力,强化了创新意识”。蒋立平从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后学习,指导学生参与了学校、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曾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

谈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蒋立平说,让学生能及时把握学科最新研究进展非常必要。他每天要阅读最新学术文献,关注本学科最新成果,并且在课堂上适时地介绍给学生们。身为基础医学院青年科协学术部长,蒋立平尽可能安排学生们多听听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帮助他们开拓眼界。“了解学术最新动态有利于创新”,他举例说,“比如我国近期全面启动实施的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全面探索自我奥秘征程中又一伟大科技工程。知道了这点,人类就有可能发现系列新型诊断标志物、治疗靶点和创新药物,为全面提高疾病预防、诊治水平提供新策略新手段。”

注重吸收,扩张课堂生命力

蒋立平注重吸收团队其他教师的优点,让自己的教学不断进步。他介绍说,寄生虫学教研室的八位教师中,有三位曾夺得学校教学“讲课十佳”荣誉称号,一位获得过“十佳教案”荣誉称号。“每个人的教学风格都各具特色,要提高教学水平,离不开整个教学团队教学技能的融合、升华;尤其是一些富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的点拨会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蒋立平不光向同事学,也向国外学。2012年9月,蒋立平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从事1年的博士后研究。国外的考试制度、教学方法给了他许多启发。蒋立平介绍说,马里兰大学考试时实行一项名谓“cheat sheet”的考试制度,允许学生带一页记着知识提要的纸张。这种考核方式与国内的开放考试、全封闭考试都不同,“既达到了全面检验知识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也避免了一些死记硬背的弊端。”

过去,蒋立平从事医学节肢动物活性分子的药用价值和分子寄生虫学研究,在Peptides、Toxicon、PLoS One、J Proteome Res和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等发表SCI或CSCD收录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了几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现在,虽然仍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但按照学校教学改革思路的引导、安排,蒋立平将工作重心逐渐放到了教学上来。

“科研与教学从来不是割裂的,而可以相得益彰。”蒋立平说,“现在学校对教学更为重视,以前以科研为主的教授、副教授也走上了讲台。这样能有利于教学从最新科技前沿切入,更好地贴近学生们学习、创新思维培养的需要,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对科研或者教学本身也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正代表着学科发展方向,启发教师从更宽的思维视角去开展科研。”蒋立平说,师生间的互动也能直接促进教学,引导教师更好地去教,学生更好地学。

蒋立平还专门申请了一个QQ群号,用于在课后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互动。他说,“我喜欢与学生在一起,他们能为你提供提高的机会。学生们有疑问,可能由教师未讲明白或者学生未能理解造成,这就能帮助教师去思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就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过程,持续增强教学效果。”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