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胡岳华副校长在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本科生院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31日 作者:——

推动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南大学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南大学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总结学校过去五年以来的教学工作,交流经验,展望未来,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深入推进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实质融合求发展,以扎实苦干谋进步,传承、融合原三校传统优势和特色,改革和创新并举,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持续推进产学研良性互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跃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部分重点学科专业名列全国高校前列并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现在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就中南大学“十一五”期间本科教学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向各位代表做报告。

第一部分 教学工作的回顾

一、主要成绩和进展

1、“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居国内高校前列

学校以“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抓手,以教学改革为主线, 坚持“系统推进、重点建设、彰显特色、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发挥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全面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质量工程”核心项目跨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目前,学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中获得的国家项目有:国家精品课程57门,全国高校排名第5位;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全国高校排名第11位;国家教学名师8名,全国高校排名第12位;国家教学团队8个,全国高校排名第17位;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全国高校排名第4位;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全国高校排名第9位;国家特色专业19个,国家专业规范标准研制(主持)承担专业3个。在新一轮的“本科教学工程”中又获得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累积获得国家资助经费1630万元,居全国高校前8位。

2、专业建设和名师团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学校一贯重视专业建设,注重边缘、交叉、新兴学科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学校现有的92个本科专业,涵盖九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专业围绕传统优势学科、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行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行业发展为优先,以满足国防、战略新兴产业等国家重大需求为重点,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建设和发展本科专业的建设思路,学校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9个、国防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其中:4个专业列入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计划,临床医学专业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建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专业,在武书连大学专业2011年排名中,我校有20个专业排名全国高校前5%,为5★专业;有33个专业排名全国前高校前15%,为4★专业。

学校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教师投身教学一线。开展了教学名师、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老师、青年教师 “三十佳”(讲课、教案、课件)、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表彰体系,形成了尊师重教校园氛围。

学校建立老中青结合、梯队科学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学团队,包括8位国家名师和8个国家教学团队、16位省名师和14个省教学团队、65名学校名师为骨干的名师团队群体,以名师牵头的专业、团队、示范点建设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1)持续推动教学改革

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弘扬人人成才、多元培养、系统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发展等先进教育思想,按照“小范围大步走,大范围稳步走”的思路,强调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006年、2010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两次现代教育思想大讨论,在办学理念和学校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教育改革与创新、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学校重视教学研究,启动了“新世纪教改工程”,每两年开展一次校内教改项目立项,逐步建立了国家、省、校、院(系)四级教改研究体系。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9项。

(2)进行学分制改革,实施因材施教

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从2008年全面推进新一轮人才培养机制综合改革。以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重自主为基础,以“六制——选课制、专业确认与转换制、导师制、弹性学制、学分绩点制、优秀(特长)激励制”为核心,以“六选——选专业、选课、选师、选时、选培养环节、选方向”为主线,实行按学科基础大类招生,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对于具备特殊潜质的“怪才”和在某一学科有专长的“偏才”,建立特殊培养模式,提供“开小灶”式的个性化培养,不拘一格育人才。

学校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依托现有的5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发挥国家项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重点突破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推进。2008年10月29日教育部简报以《中南大学建立三种机制实施本科生个性化培养》为题对我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进行了报道。

(3)积极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新型工业化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持续开办了升华班、生命科学与技术教改试验班、信息科学教改试验班,2009年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办“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并于2010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目前已有14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数十年工程教育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国内领先、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具有中南特色的工科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国家医疗创新、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需求,组建“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班”,依托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科学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进程,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力求培养适应未来发展,具有发展潜能的医学领军人才和名医,相关项目进入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4)开展招生工作改革,生源质量持续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现行高考录取制度的积极元素,按照“高校自主,不唯高考,重视素质能力”的选才理念,创新招生评价模式,选拔适合于中南大学的优质生源。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作为全国唯一试点高校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招生工作。综合评价录取打破了“分数至上”的单一尺度评价标准,创新了人才选拔机制,为招选一批综合素质好、有个性、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开辟了新的录取渠道。新华社记者《打破传统评价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中南大学大学生录取和培养新模式调查》专题报道被新华通讯社内参《国内动态清样》刊登。我校生源质量持续提高,2011年,我校在全国68﹪的省份理科投档线高出当地第一批次控制线40分以上,有7个省的理科投档线高出当地第一批次控制线60分以上,优质生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近五年来,学校通过校级预算、“985”工程、中央修购专项及学院自筹经费等多个渠道,筹资1.5亿多元建设了一批一流的实验教学平台,提升了实验室的整体教学条件。目前,学校拥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教学实验室56个,其中9个校级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6个公共教学服务中心,41个校、院两级管理的教学科研型学科(专业)实验室,为学生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构建了模块化、层次化、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了理工类、经管文法类、医学类三大学科门类和公共基础实践(基本实践能力与素质训练)、学科专业实践(专业实践能力与素质训练)、研究创新实践(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三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训练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第一课堂为主线,以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科技创新、学科竞赛、课外科技与创业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与补充,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学校不断挖掘实验室人、财、物等资源的潜力,探索建立实验室开放体系,满足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新开、改进实验项目1000余项,“三性”实验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90%,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工程实际率达90%以上。

(2)教科产结合,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学校依托优势传统学科,立足行业和区域发展,坚持教学、科研、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持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势科研支撑产学研合作的良好机制,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共建了20个左右共享共用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20余个省优秀实习基地,270余个稳定的实习基地,确保了实习实训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了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一是以科研项目和科学研究基地为依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针对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促使学生早日进入科研实践;二是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校企联合培养学生;三是学生利用知识优势直接服务社会,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四是在校外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有8000余人次本科生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五是鼓励学生参与学科性公司的技术研发,得到真刀真枪的锻炼。

(3)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研究开发能力

学校以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确立了“自主是关键,个性为基点,兴趣是动力,项目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形成学科竞赛、科技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学生“四练”:练脑(创新思维),练手(动手能力),练口(交流表达),练心(心智升华)。学校把创新基地建在学科,联通教学和科研,支持学生(团队)瞄准学科的科研问题进行研究,促使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拓展和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05年至今,学校投入1380万元资助了2246项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我校95%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了科技创新活动,84人次获国际奖,1034人次获国家级奖、2074人次获省部级奖。2008年11月16日中国教育报头版以《中南大学积极为学生打造创新平台》为题对我校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进行了重点报道;2009年2月5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载《由找“饭碗”到造“饭碗”—中南大学创业教育改变学生就业思维》的报道;教育部简报单篇多次转发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材料。2009年5月,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中,我校05级本科生王哲等人的创新项目“福娃”爬杆清洁除冰智能机器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高度评价。

5、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形成了以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质量督导制度、教学调研、教师激励与考核制度、教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评估制度、毕业生意见反馈制度、学风与考风检查制度、教学建设评估制度等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开课有计划、过程有检查、事故有处理、优秀有激励、结果有反馈”。

学校从2003年开始,组织开展了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及其管理工作评估工作,建立了以集中答辩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日常监控和年度评估相结合,专家、师生代表、管理人员等利益方全员参与,评估结果与下拨二级学院经费、招生人数、教学建设经费投入相挂钩为特色的二级学院评估新模式,提高了本科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和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充分调动了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体来说,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过去五年中稳步提高,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2011年,我校数学院2008级本科生刘路攻克多年未解的数学难题,使西塔潘猜想得到彻底解决,得到《符号逻辑杂志》主编的高度评价,我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国内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问题与差距

教学工作在过去五年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工作的现状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仍有较大距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建设和实习经费不能满足部分专业教学需求。

2、教师的教学投入有待提高。“现在一些学校不重视教学,一些教授不用心教学”(摘自《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0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部分课程存在知识陈旧、内容交叉、学分学时设置不合理、教材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4、实验室开放在开放范围、开放时间、开放项目等方面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5、启发式、引导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未得到普遍应用,课堂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部分 下阶段教学工作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教学工作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正确处理教学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通过多措施强化、多途径促进和全方位保障,形成认识到位、措施得力、保障厚实、地位巩固的本科教学工作新格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将按照“重构精英教育体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适应国家重大需求,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本科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不断优化完善以“五强化五结合”为特色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五强化”即:强化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强化个性化培养、强化拔尖领军素质、强化国际竞争力;“五结合”即:卓越意识与一流平台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专兼师资相结合、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优势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基本形成体系开放、注重个性、选择多元、机制灵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二、主要举措

(一)全面落实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制度

认真落实高教三十条“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教授每学年至少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上课的,不再聘任教授职务”的规定。制定如下措施:

1、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授、副教授要把人才培养和给本科生授课作为本职工作的第一要务,必须努力钻研教学方法、以科研促进教学、大力改革教学模式,为培养一流本科生而努力工作。学校所有在职教授、副教授,除获准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休假之外,每年都必须完整地给本科生至少讲授一门课程或完成其所在单位(或专业)高职称教师人均本科课堂教学纯学时数的80%。

2、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的课表和实施情况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向全校师生公开,未经本科生院同意,不得任意调整授课教师。本科生院通过学生反馈、组织人员查课等途径对各二级学院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情况进行检查和核实, 作为职称晋升、岗位晋级、年终考核的依据。因出国进修访问、学术休假等特殊原因,在当年无法完成规定本科教学任务的教授、副教授,须事先由本人向所在二级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签字后报本科生院备案。

3、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作为副教授以上教师职称晋升、岗位定级和晋级、年终考核的必要条件。对于未给本科生上课或未达到上课要求的教授、副教授,不得参与职称晋升和岗位晋级。学校按照出现下述情况人数乘以二级单位业绩津贴总额0.5—1%的计算办法核减二级学院业绩津贴:教授或副教授不讲授本科生课程、讲师或助教代替教授或副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讲师讲授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重的公共基础课程或师资队伍短缺的二级学院可适当放宽)。

4、学校按照鼓励教授、副教授从事本科课堂教学的原则,结合教学改革、教研成果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制订年终业绩点计算办法。大学外语等学校认定的、面向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另按纯学时数给予课时补贴。

5、二级学院“双肩挑”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纯学时数标准由二级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折减。管理部门“双肩挑”教授、副教授可通过承担本科生课堂授课任务、实践教学、专题讲座、兼任学业导师等形式完成学校规定任务。

(二)构建中南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发挥工科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办好“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力争在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凝练、形成国内领先、中南特色的工科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国家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综合性大学办学优势,科学构建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卓越医生培养计划。

2、二级学院应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成立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要任务的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对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的梳理,同时考虑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科学设置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并合理确定必修课、选修课比例,确保本科生周学时不超过25学时。

3、学校成立课程体系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指导、组织、协调各学院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学校设立课程体系改革专项基金,以立项形式组织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有计划、分阶段开展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实践课程、选修课程改革,构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4、完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十二五”期间建设20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0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新增200门校级精品课程,实现课程建设体系科学化、内容精品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5、全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和考核模式改革,扩大和提高启发式、引导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和实施效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形式进一步灵活多样,考核内容进一步以考察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

6、继续深化“大类招生”改革,“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按文、理、工、医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大力推进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根据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在现有招生类型基础上,加大自主选拔录取、综合评价录取、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提前录取等招生模式的改革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考核选拔方式,招收高质量生源。

(三)大力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1、切实提高学生对外交流能力。推进以听说能力培养为主的大学英语改革,建立英语听说实验室,改革大学英语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水平。加大选派本科生到国外交流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2、加强实验室建设,科学构建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制定分类别、分层次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训练、学科竞赛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效率。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资助开放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开放实验项目,推进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

3、加强实践实习教学,推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校学科的科研优势和行业优势,按照学校为企业解决生产科研的实际问题、输送高素质人才,企业为学校培养师资和学生的合作共赢原则,进一步巩固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工科学院在传统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拓展实习基地的功能,建设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工程教育实践中心。

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创新理念和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与行业密切结合的特色,加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实施力度,学校将加大投入,每年设立400个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鼓励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学校科研平台开展科研活动。构建完善的创新能力训练平台,建立新型的创新创业训练模式,形成引导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机制和实施平台。

(四)积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

1、采取立项形式全面开展专业综合改革,统筹推动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建设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力争“十二五”末建成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优势品牌专业。

2、进一步完善专业准入机制。二级单位申办新专业必须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明确的社会需求预期。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原则上每一个二级单位四年内增设专业数不超过1个,促使全校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和结构。

3、积极组织各专业参加国家专业认证,推动各专业办学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探索开展校内专业评估,促进专业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新专业办学水平,形成有效的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实施教学状态数据网络发布制度,实时发布反映本科教学状态的课表、高职称教师给本科生授课情况、教学事故、教学质量优良率、实验室开放等各类数据,根据二级学院的教学状态数据按学年进行分类排序,排名前40%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建立基于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质量评估新机制。

2、进一步落实听课、网上评教评学、开展教学法活动、组织公开课、定期约谈、二级单位质量报告发布等规章制度,形成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出现重大教学事故的二级学院,核减全院业绩津贴0.5—1%。

(六)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1、教学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实现管理中心下移和办事流程公开,定期就教学工作征求基层单位意见或实地调研,确保各项重大决策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在项目申报、经费使用、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做好事、服好务,方便广大师生,提高管理效率。

2、各级管理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教学一线,落实管理人员听课制度。每年组织3-5次师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师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师生对教学工作的疑问,做到“精心做实事,悉心办好事,热心解难事”,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七)切实保障经费投入

学校确保教学经费逐年稳步增长,逐步提高教学经费在学校事业经费中的比例,增加的经费主要用于提高二级学院教学运转经费、专业综合改革、资助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保障实验课程开出的条件、实践教学、深化大类招生改革、加强教改研究、支持教材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学习等工作;设立公共基础课程基金,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

同志们,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积极开拓中南大学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经费确保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