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记者观察】清明节网上祭祀,你尝试过吗?

来源: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7日 作者:实习记者/向碧霞

“我在网上给我逝去的奶奶建了一个墓地,虽然清明假期我不能回家给奶奶扫墓,但是我可以通过网络,利用网上祭祀寄托我对奶奶的思念……”文学院大一李同学向记者边介绍边展示她建立的网上墓地。

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回家祭祀路途遥远,清明假期较短,大多数同学留守校内,部分学子选择在清明节加入到“网上祭祀”的潮流,通过祭祀网站的纪念馆、公墓和微博扫墓墙等虚拟祭祀形式寄托自己对革命烈士、故人的思念。

据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测算,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参加祭扫活动的群众约为4.6亿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出行人群,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低碳清明”,推广网上祭祀等无纸质无污染的祭祀方式。与此同时,有部分人对这种新型祭祀方式提出异议。

低碳环保便利多 高校学子推崇网上祭祀

“我宣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作风……”这是我校马列学习研究小组在长沙烈士公园扫墓时的宣誓词,在烈士陵园,我校马列学习研究小组的成员为烈士们献上一束鲜花表示怀念,扫墓活动用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相比于马列学习研究小组亲自到烈士陵园扫墓,大一陈同学借用网络,进入祭祀网站的烈士陵园纪念馆,为革命烈士献上电子鲜花,在虚拟墓碑上贴上自己的寄语。陈同学完成一次扫墓过程,只需短短的几分钟。

“网上祭祀上香、祭酒、献花、点歌、创建纪念馆等功能应有尽有,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减缓社会交通压力、减少纸钱燃烧、鲜花废弃等环境浪费和污染问题。”陈同学认为网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

据了解,今年湖南省多个高校在清明期间举办了“绿色祭奠·平安清明”的宣传活动,此活动是由中国大学生公益祭奠网发起的,号召更多的高校学子认识和了解网上祭祀。

清明祭祀传统被破坏 网祭虚拟化受质疑

网络祭祀是一种新型低碳环保的祭祀方式,在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质疑。网上调查显示,30岁至40岁之间的市民普遍能接受网上祭祀这种形式,并认为网上祭祀给忙碌的上班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40岁以上的市民则认为祭祀还是传统的形式好。

有人认为,清明节回家祭奠去世亲友的过程正是祭扫的意义所在,虽然舟车劳顿,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延长对去世亲友缅怀的过程,这些都是在虚拟网络中无法找到的。网络的虚拟化,在部分人眼里是与中华祭祀传统格格不入的。甚至有些人认为网上扫墓是对逝者的不尊,缺乏严肃。在网站上为逝去的亲人建一个虚拟网站,偶尔献一束鲜花点一束香来表达思念的方式被质疑为形式主义。

网祭网站操作商业化 变味祭扫需三思

李同学向记者介绍到,如今许多网祭的网站都不是公益的,想向先人献花、上香、上传照片等都需要收费,这对普通学生来说是一项支出,同时让祭祀活动变味。

调查发现,某祭祀网站的收费标准是:“单人公墓建墓费用80元/个,双人公墓建墓费用120元/个,一年后每年维护费20元 ”。网上祭祀作为一种新型的祭祀形式,并没有规范,它的收费也引来非议。

“网上祭祀本来就只是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得到的也只是心理安慰,收钱的话岂不是都变味了?”网民王小姐如是写道。

有专家建议,年轻人在追赶环保低碳的网祭新型式时,需冷静看待网站背后的利益手段,祭祀先人注重于心意,不必拘泥于形式。

编后:

祭祀只是一种形式,以何种方式祭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寄托哀思,能用心去感受和触摸祭祀的真实意义。逝者已矣,清明之祭,是为哀思,更为重生。如果我们能基于清明祭祀和文明祭祀,提升个人素质,洗涤心灵尘埃,思考生命、生活、生者的意义,品味乃至继承逝者的优良品质,然后向他人、社会和未来“敞开”,那善莫大焉。

新闻网在清明节前在线调查,“清明节,您用哪种方式追思故人?”,推出5个选项:A. 扫墓 B. 烧纸 C. 去寺庙烧香 D. 网上祭奠 E. 心中祭奠 ,55.56% 的网民选择了心中祭奠。也许,发自内心的真情关怀和追思,也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和情感驱使。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