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零票房实为学雷锋?

来源:校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4日 作者:侯桂英

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人们往往会在当月做些好事以响应一下雷锋精神。尤其是一些教育机构,还要求以此为契机趁势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同一时间,据扬子晚报称: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日上映,竟然出现了“零票房”的尴尬局面,也就是没一个观众买票。对此,影城工作人员称,“我们也挺惊讶的,一般来说,一部电影总能卖出些票。”这条消息也在新浪微博上传开了,许多网友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评论。

微博名为“湘湖居士”的网友认为:良知本存于内心,行善如果不是基于信念,便是基于天性,很平凡的事情。雷锋肯定要学,好事肯定要做,但非拍电影弄一个高大全,这好事还当真吗?更有网友评论认为零票房也是学雷锋的表现,勤俭节约,不浪费人力物力。也有网友觉得红色故事宣传需要命令执行才能达到效果,不能只靠民众自觉性,因为民众没有那么多自觉性。而且雷锋形象太光辉,担心看了之后更加觉得与现实对比反差太大。身边的同学小赵也觉得以盈利的目的去拍摄雷锋故事,确实有点不适合。学雷锋本身就是一件出于自愿而义务做出奉献的行为,如今被拍成电影,美其名曰通过电影来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其实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上的看法都有其合理的地方。这样带有宣传教育意义的电影,在如今讲求物质、讲求节奏的社会中确实难以吸引人们去观看。它既不能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放松,也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新奇事物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从我们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每年的3月都会被要求学习雷锋精神、了解雷锋事迹。所以这样的电影即使是新鲜出炉,但内容却是人们所熟悉的。另外,如果电影公司的目的是希望对人们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那么出于学雷锋的风气,为什么还要人们自己掏钱呢?为什么就不能义务为大众播放?或者电影公司可以考虑跟政府合作?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存在一面。记得去年在钓鱼岛事件闹得最盛时,日本电影《贞子》在我国上映。有网友发起微博鼓励国人不要到电影院观看,结果还是“高朋满座”。如今,以表现雷锋精神为主旨的电影却无人问津,不免让人深思。所以,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是否也应该进行反思:人们不愿意看类似电影的更深层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在人们心中,某些一直被继承的优秀品质已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脑海,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确实,学习雷锋一直存在着一种尴尬的现象:“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句话其实也是讽刺某些学习雷锋的活动只是走走形式,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似乎学习雷锋只是个常规的事情:3月到了,学校发起学习雷锋的呼吁,校园里会看到各种横幅标语和各种形式的捐款活动;3月过后,继续下一个议程,如此而已。最后不免导致的是,新意已经没有了,意义也不知道还存不存在。

在国人心中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每一件事都有一个期限,到时间就应该做好本分工作,时间一过,先放着,等到下一次该它出场时再准备。上至高层下至普通百姓,已成普遍现象。回归到主题上,有些网友就打趣说:着火先让领导走,那么学雷锋看电影领导也应该“身先士卒”,起带头作用。可是没有,难道说领导也没有钱?这恐怕不大可能。如果从上级阶层说起,这恐怕就要牵涉更广泛的层面。但无论如何,雷锋可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至于零票房现象是不是在学雷锋,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见仁见智吧。总之,学习雷锋不应该仅仅是3月的事,它应该拥有永恒持久的效应。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