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三维”途径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5日 作者:王宏 邱国良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高校在内涵建设与办学治理中,务必要树立并强化“三位一体”思维,即作为意识形态阵地之魂的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意识形态阵地之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意识形态阵地之本的工作领导权,以此不断筑牢意识形态育人阵地。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之魂。党的教育方针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行动准则和方向指南。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教育方针作出了明确表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指出了“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可见,党的教育方针融入高校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扎根全体师生的头脑,是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灵魂所在。为此,高校一要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校必须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将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全过程,贯穿于师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引领作用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功能。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扎实推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头脑武装,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干部、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与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要挖掘、整合各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意识形态育人的协同互渗功能。三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要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发挥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的机制作用,使教师真正回归教书育人本质。   

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之根。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意识形态阵地的根基所在。高校是文化生产传播和对外开放交流的窗口,也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汇聚、交锋与激荡的前沿阵地。为此,高校一要继承和创新先进文化。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新时代的实践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创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要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高校要高扬大学精神,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道德文化的标杆、科技创新的高地、思想文化的旗帜,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守护者、引领者、促推者。三是要加强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材,历史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高校要着力加强青年大学生对社会历史进程,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正确认识,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党史国史教育,帮助他们切实弄清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进一步懂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激发青年大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激情与动力。   

把握工作领导权,是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之本。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根本在于牢牢把握工作的领导权,这包括思想引领权、治理主动权、领域话语权、制度管理权。一是思想引领权。思想是立根固本的、是管总方向的。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忧患意识、主动意识、主体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担负起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与领导责任,把握住红线、主线与底线,不断提高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驾驭能力。二是治理主动权。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区分层次和对象,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细、落小,将意识形态教育覆盖到全体师生。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要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党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推进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与手段创新。三是领域话语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致力于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理念,着力把握好学术话语与群众话语之间的表达转换。四是制度管理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的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大学章程》规定,不断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依法治校和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的整体进程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02月17日13版13版:理论周刊·政治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2/17/nw.D110000gmrb_20160217_3-13.htm?div=-1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