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高校毕业生如何寻找成才支点?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24日 作者:--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总量已由1999年的101万人,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338万人,预计今后几年每年还将新增60万人左右。

■一方面,日益庞大的高校毕业生队伍面临就业难题;一方面,广阔的基层特别是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迫切需要人才。怀揣着梦想,高校毕业生该如何寻找成才的支点?

想去基层不容易

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左右。但数字背后有隐忧,细细分析,情况不容乐观,问题不容忽视。资料显示,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并不平衡,到基层、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毕业生数量仍然不多,而且不太稳定。

据辽宁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高校毕业生大都集中在沈阳、大连等大城市,而辽西北地区、县城等基层单位人才相对匮乏。

近年来,四川省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在10万以上,毕业生选择就业去向大都局限于城市,以至于全省各级公务员招考都空前火爆,有的地方县级公务员招考比率竟达到1∶100。而县级以下的乡镇及农村则很难吸引到毕业生。

湖南郴州市北湖区的引才经历颇有代表性。2004年,该区拟选调5名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但报名的仅8人。“好不容易通过高考跳出农门,出来了就不想再回去。”中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莫这样说。湖南大学的研究生小董认为,她的学历高、专业好,到大城市比在农村工作更能有所作为。

事实上,相当多到西部等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西部生源。北京师范大学一名四川籍同学选择了到西藏建设银行工作。“虽然很想留京,但家里穷,签约单位答应帮我还掉上学时贷的款,再说西藏离四川家里又近,就选择了回去。”

而来自青海的同济大学的小郑却表示,如果回老家就业,他可以干上几年,但肯定会再动———他不想长期呆在西部。事实上,像小郑这样抱有类似想法的西部生源学生并非少数,不少人都打算在西部工作几年,积累些从业经验后,再“孔雀东南飞”。

专家认为,目前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还较少,存在着“学生不愿去、基层不愿接,想要的进不来、来了用不上、用了留不住”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艰苦边远地区更是如此。

就业基层难在哪

影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关人才专家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的通道还未完全打通,最主要的“病因”有如下几种:

首先是基层、西部等地区仍工资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苦,与东部相比差距较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珠三角、长三角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月收入一般在1500元以上,而到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一般月收入仅在400—800元之间。

2003年9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铁凯考上了西安市蓝田县法院。报到时,他才发现这里的条件与想象中差距甚大。在他之前,院里曾来过3个大学生,如今只剩下了1个。

其次,有不少毕业生担心到基层下去容易、上来难,因此不敢轻言下去。专家分析,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过高的城乡转换成本,使一些高校毕业生产生了“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的思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赖德胜教授解释称:“在一些毕业生看来,他们一旦接受了农村中的某个岗位,就有可能被‘锁定’在那里,为使终生收入现值最大化,他们自然会希望起点工资尽可能高。这反过来会使他们去农村工作的可能性变小。”

此外,基层受财力、编制所限,难以吸纳更多的毕业生。一项调查表明,山东省济南市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编制约在20个左右,但实有人员多超过80人,有的甚至达到150人。因此,引进大学生无异于“雪上加霜”———编制问题已成大学生落户基层的焦点之一。专家指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会使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也会进一步阻碍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

最后,毕业生及家长就业观念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虽然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变化很大,但仍有不少人就业期望值偏高、急于回报,与社会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受传统的“望子成龙”观念影响,多数家长也希望子女留在大城市工作,对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往往持反对意见。不少毕业生反映,在就业去向上,家长的意见对他们影响较大。

引导鼓励出实招

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扩大选调生人数、面向应届生招考基层公安干警和为西部地区乡镇选派共青团干部等办法,将6万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工作。

2003年,中组部等6部门联合下发通知,选拔了600名优秀大学生到西部省份为主的15个省(区、市)的乡镇基层工作。

此外,从2003年起,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现已招募了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开展阶段性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有30%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留在西部服务地工作。2004年全国共有近300名大学生志愿者扎根西部基层。

毕业于沈阳财经学院的吴翠竹,对有的毕业生“宁可漂在城里,不肯农村就业”的念头很不解,她自己响应辽宁省“一村一个大学生”计划号召,来到沈阳市新城子区黄家乡腰中村挑起了村科技副主任的担子,带领村民栽种经济树木,让全村增收150多万元。她本人也因政绩突出,在乡人大选举中全票当选为黄家乡副乡长。

而山西忻州、晋城市则实行“凡进必考”原则,通过人才市场把优秀的高校毕业生选拔到事业单位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山西全省2003年以来,到基层事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已达6248人。

专家呼吁,根据目前形势,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继续完善人才流动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消除障碍,疏通高校毕业生下基层的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同时,有关人才专家还强调,当前应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深入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FONT>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