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国探求高等教育“去行政化”之路

来源:新华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7日 作者:刘宝森 张晓晶 赵仁伟 艾福梅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标志着中国教育改革开始步入“深水区”,探求“去行政化”之路。

出席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认为,寻求高等教育“去行政化”将能遏制当前大学教育中出现的“官僚化”倾向,有利于建立现代化的大学教育制度以及培养精英人才。

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与网民交流时说,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温家宝自2003年以来曾在多个场合提出“教育家办学”。观察人士认为,这一理念是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积极回应。钱学森生前多次向温家宝提及中国该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

据观察,不断加重的高校“行政化”已成为制约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桎梏。南京大学教授董健2008年就曾在广州“公众论坛”上炮轰“校长官员化”现象。他指出,现在许多大学校长已经官员化,不再是教育家,且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不少商人都戴上了“教授”头衔,“这是可悲的”。近年来,不少学者、科技工作者也情愿放弃专业,“学而优则仕”。文化、教育、科研单位管理者“官员化”的结果,带来的是“人文气”的下抑。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高等教育行政化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一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说,一个学校按官阶分级别,如大学部级、厅级、副厅级,带来的问题是按照官本位来管理学校,官本位意识强了,很多人才不能静下心来治学,必然淡化对科学研究的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杨春时撰文表示,中国大学发展的障碍根本问题在于行政化的管理制度。这种大学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并且得到巩固。这种制度把大学变成了衙门,从而压制了教师的积极性、限制了学术生产力,使创新人才“难产”。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陈德展说,高校的功能是育人,但部分学校出现唯上不唯教的现象,试问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教育到底是为谁而办?

高校“官僚化”倾向甚至开始在学生内部蔓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高校教师说,大学中出现的“官僚化”现象不仅让大学失去活力,更对青年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生会、校内社团甚至成为学生步入社会前培养“官感”的试验场。

不仅如此,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导致部分高校为应付考核急功近利,衍生出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怪像,这些问题,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难以突破的瓶颈。

回首中国百年现代教育史,曾出现过军阀办学、官僚办学和教育家办学在内多种办学模式。1916年至1927年,教育家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倡导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创造出空前自由的学术环境,引导中国走向现代教育的管理思维、理念。

对于“教育家办学”的理念,温家宝指出,教育家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家,但是他们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有一个制度化的设计,来改革现在学校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让真正的教育家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育管理上来,不再受到行政化的约束,这样教育改革才会有光明美好的未来。

《纲要》指出,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

同时,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

王志民说,校长不是向上级负责,关键是政校分开,扩大学校自主权,提升学校自主权后,也就提升了相应的责任;政府的监管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保证校长充分行使权利,同时加大监督和管理。

杨春时表示,这场大学制度的改革的意义,将远远超出教育的领域,但目前的大学制度形成已经有60多年,有很大的惰性,改革必须进一步开展思想解放运动,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因此又是一场持久战。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