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周科朝:改革科研评价,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7日 作者:周科朝

决策视野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近年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据《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11》,占全国R&D人员总数11.3%的高校科研人员,利用8.5%的R&D经费,承担了62.6%的基础研究活动,产生了21.6%的发明专利申请,获得了28.8%的发明专利授权,生产了64.6%的科研论文。然而,钱学森晚年对中国教育的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却始终萦绕在教育界同仁的耳畔。

自20世纪90年代末实行高校合并以来,国家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和计划,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办学效率,特别是“211”、“985”工程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一批重点大学的迅速崛起及其国际化进程。然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过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致使学科设置重复、恶性竞争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导致知识创新能力不强;培养计划与社会相脱离,造成“热门”专业学生就业困难而“冷门”专业人才匮乏;科学研究与教学育人相割裂,难以培育和涌现出创新型特别是世界顶尖的“大师级”杰出人才。从本质上看,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之间关系的相互割裂,大学育人的首要功能被削弱,特别是高校科研评价目标定位问题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惟有在明确大学及其科学研究与科研评价目标、系统整合大学及其科学研究与科研评价功能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具体结合各高校发展及其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实行所有相关主体的“全员评价”、所有客体的“分类评价”、所有科研阶段或环节的“全程动态评价”以及所有可利用的手段或工具的“全方位”或“立体评价”,才能建设世界级的高水平大学。

首先,我们应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科学设计大学办学理念、合理定位大学目标、积极发挥大学核心功能。不断演变的现代大学的四个主要功能依次为:人才培养——培育活跃于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创造嵌入人类知识宝库的创新成果,应用研究开发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社会服务——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文化传承——通过铸造、创新、守护和传承特有的大学精神及大学文化,保持人类精神家园的高尚性与纯洁性,实现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世代传承。现代综合型大学只要充分发挥上述所有四项功能,就定能成为世界领先的一流综合性大学,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除了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之外,只要有其中一项功能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样可以进入世界一流的专科性大学行列,如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大学等。

其次,根据大学自身及其科学研究目标定位,充分释放科学研究的各项功能。高校科学研究能锻造高水平队伍(尤其是教师队伍),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进课堂,促进研究性教学,为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它能贡献知识和产业技术创新成果、破解社会发展重大公益性难题、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时代更替与人类进步提供强劲动力;它能弘扬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方式、丰富文化内涵,为人类文化的积淀与创新、文明的传承与演进提供最重要能源。

最后,积极改革高校现行科研评价体系,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客观合理的科研评价是“度量衡”,可衡量科研活动成效及其成果水平;它又是“风向标”,可标明科技政策指引、资源配置和研发活动方向;它也是“聚合剂”,可聚集和整合科研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它还是“培育剂”,可通过弘扬科学精神为培育杰出人才营造诚信文化环境;它也是“激发器”,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创造活力和潜力。

我们可以通过实施以下“三全”改革策略和举措:

第一,所有相关主体的“全员评价”。科研计划和政策制定者——政府部门及机构;科研项目委托者——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申报者和承担者、科研成果完成者——科研人员及其团队;科研活动依托、组织和管理者——科研机构;科研活动评审者——同行专家、“独立第三方”、科学共同体;其他利益相关者——媒体、公众等各种主体,充分利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方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作用,形成所有相关主体有机统一的“全员评价”体系。

而所有客体则需“分类评价”。坚持“以人为本”、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遵循科技发展与科研规律,依据其各自性质与特征、地位与作用,针对宏观层面的科技发展、科技政策与科技计划等;中观层面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研究中心或基地、科技组织与科技管理机构等;微观层面的科技人员、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等不同客体,全面实行分门别类的评价方式,以避免所有客体一个目标、一种标准、一种方式方法的简单“一刀切”式错误评价结果。

第二,科研发展所有阶段或环节的“全程动态评价”。为系统把握科研客体的所有属性、完整形态、整体进程的“全程动态评价”包括:事前评价——通过项目立项的同行专家评审,以预判项目可能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风险;事中评价——通过项目中期评价,以检测项目实施难度、控制项目风险及成本;事后评价——通过项目结题和验收评价,验明项目成果与拟实现目标之间的差距;反馈评价——测度成果应用后的学术影响与社会反响。

第三,所有可利用的手段或工具的“全方位”或“立体评价”。所有科研评价的手段或工具构成了高校科研评价工具子系统。从其是有形还是无形性质来看,它包括无形的指导科研评价的观念、思想和理论及其方法论策略或战略,以及用于评价的各学科研究方法;有形科研评价工具包括相关仪器、设备等。从其是否侧重于质量的不同来看,它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作者系中南大学副校长) 出处:《科技日报》2012年5月6日02版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