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协同推进 打造富有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8日 作者:杨芳

导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近年来火遍神州大地的一个高频词,更是催生了无数奇迹的一项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如何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环境,让大众创新创业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湖南日报特约专家学者分别就三个重要群体——大学生、“海归”人才、回乡农民工——的创新创业建言献策。

杨芳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大学作为国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主阵地、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来源,肩负着推进创新创业的重要时代使命。大学生是高素质群体,是全面推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创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如何优化整合资源,推动政府、社会、企业、高校等多方面加强协同性,打造富有活力、良性循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圈?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湖南高校毕业生

创业率低于全国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为产业结构和创业方式带来新的变革。全国各地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高度重视,已基本形成了政府促进创业、市场驱动创业、学校助推创业、社会扶持创业、个人自主创业的生动局面。我省先后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引导一批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

但数据显示,我省2016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仅有1625人,只占31万就业总人数的0.52%。而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的平均水平。在我省创业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创业扶持机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为什么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相对滞后?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阻碍我省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就学生个体而言,对创新创业有意愿、有热情,同时又存顾虑、怕风险,缺乏跨出第一步的勇气,信心不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现实尤其是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衔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精准服务落地不到位,仍是制约更多大学生投身自主创业的“瓶颈”。已经创业的学生则渴望政府、社会提供更多有效的实质性支持与服务。

大学生创新创业

“低热度”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引导、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仅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更是各级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的责任。当前,在我省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低热度”的背后,是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资源要素向大学生创新创业集聚的程度还不够,主要体现为:

一是相关激励机制、保障性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二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结合不紧,“教、学、用”与实际需求脱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不足,实践平台短缺,服务区域发展的功能须进一步增强;

三是创新创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主要靠政府,社会资本的跟进投入匮乏,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创业投资渠道单一。相关部门指导帮扶不到位,未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帮扶机制;

四是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高校、社会力量和学生群体参与度不足,未能充分反映大学生群体的意见和需求。相关支撑平台建设与现实需要有较大差距,产生了政策难以真正完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因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执行相关政策动力不足、合力不够。

系统性优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动力、以人才支撑为第一要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等指导性意见,旨在进一步推动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与此同时,我省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更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如何乘势而上,大力推进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特提出如下建议——

提供配套社会保障,免除大学生创新创业后顾之忧。创业是一项充满劳累和快乐、艰难而复杂的活动,所以有人说“爱一个人,就让他创业;恨一个人,也让他创业”。创业过程往往遍布风险,大学生在创业中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加薄弱。建议由政府或社会承担,为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定年限、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险,以分担其创业风险。

强化学校与时俱进意识,更加紧密对接好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立足解决当地问题,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结合专业教育,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同时建立相关教师就地挂职锻炼制度,以更好、更持续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学生在当地实践、实习快速通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科学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理性选择创新创业项目,积极稳妥地创业立业。

建立健全服务机制,破除大学生创新创业“瓶颈”。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市场机制和运行规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监管,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便捷、快速、可靠、安全、高效的办事流程;要通过有效聚集要素、多方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产权交易平台,形成规范的交易市场,帮助相关成果及时对接资本、加快孵化进度;要进一步落实好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落户等优惠政策,使好政策及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打造多方联动机制,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应建立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和创业主体多方互补联动机制,做到契合多方需求、信息对称、责权利统一。相关政策制定应在政府主导下,邀请高校、企业、其他社会机构和相关创业主体参加,最大限度消除政策、管理壁垒,最大程度规避风险;推进“政产学研”对接平台建设,鼓励支持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制定和出台相关安全保障和人身保险政策,免除企业顾虑;设立相应的“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助推大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进一步将创业培训、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重心下移,延伸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简化相关申报和审批手续,改革和完善相关财政补贴政策,扩大覆盖面,增强支持力度。(09月18日 第11版)

(作者系中南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教授,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秘书长)

来源链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7-09/18/content_1247106.htm?div=-1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