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9日 作者:--

中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指示精神,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机遇,系统谋划,以“四个三”为抓手,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近三年,学校技术转让(许可)103项,技术入股9项,5项单项过亿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让,5个教授团队成果转化上市公司。新世纪以来先后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01项,其中一等奖(特等奖)16项,9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完善“三项举措”,力保成果转化优质高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实行学校、二级单位和课题组三级管理,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统筹成果管理、技术转移等事务,落实科技成果报告、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责任主体,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二是细化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中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收益分配公示和报告制度。允许科技人员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教师和科研人员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教职工人事关系。三是优化流程运转。明确“授权、转让、作价、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优化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流程,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实行集体决策制度,根据转化价格,实施分级审批、差异化审核,通过协议定价的项目进行校内公示,确保流程规范科学。

强化“三个保障”,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一是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搭建环境保障。建立科研项目全方位管理机制,构建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全方位监控体系。推行分类评价,建立质量和贡献导向的评价机制,完善学校学术委员会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建立责权利统一的激励机制,优化办事流程和功能。二是完善合收益分配,夯实激励保障。学校科技成果转让(或许可)获得货币净收入或技术入股所得股份的70%,奖励给完成人所在课题组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主要贡献人员获得奖金不低于奖励总额的70%。2017-2018年,学校发放科研成果专项奖励2692余万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转化动力。2016年以来,学校5项单项过亿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让。三是加强创新成果保护,提供产权保障。加强知识产权申报、管理和转让工作,开展专利宣传辅导,推动协议专利代理机构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2018年,学校获批湖南省第一批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与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学校知识产权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院获“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2018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572项,获专利授权5528项。2016-2017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搭建“三个平台”,打造科技研发转化新动能。一是校地共建科技园,加强协同创新。学校与长沙市岳麓区政府合作,共建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采用政府引导、校地合作、专业运营、市场运作模式,成立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组建专业运营服务团队。研发总部孵化场地供需比已突破1:3。截至目前,完成工商注册的科技型企业130家、注册近10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行业,成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引擎。二是构筑“双创”舞台,扩大源头供给。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1+1+X”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依托学校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实施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和科技创新资源全开放,促进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建设“创客空间”,为学生把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场所及多元化指导和服务;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施产学合作,完善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及国际合作的育人机制和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入社会。三是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创新机制,建立以技术转移分中心为载体的技术转移模式。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获批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心队伍采用专、兼职相结合办法,与社会专业机构建立联合技术转移机构。先后在江西、广东、浙江、湖南等地设立技术转移分中心,与政府部门共建转移中心分支机构,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聚焦“三大需求”,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一是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结合优势学科,深化沿线国家科技合作与交流。成立“中国有色集团-中南大学生物冶金技术赞比亚产学研合作基地”、筹建“国际铁道学院”,组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等。与中国中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速铁路建设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验;与中国有色集团、紫金矿业集团合作开发赞比亚等国铜、钴等战略有色金属资源。与中国一重、航天一院等20多家重点企业签署智能制造战略合作协议。二是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发挥附属医院优势,开展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分子分型、个体化医疗及预防控制策略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高效衔接。累计投入2亿元建设湘雅医学大数据系统,融合2000多万患者的100亿条医疗源数据,制定1000余种常见和疑难疾病的医疗数据标准,研发成果将应用于跨区域跨医院就诊、个体化医疗信息安全采集和科研应用等。成立湘雅国家医疗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受命组建的第五批援塞抗埃医疗队圆满完成抗击“埃博拉”国家任务。三是聚焦聚力社会经济发展。重点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学校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C919机轮刹车系统、湘雅医学大数据建设成果等已在各领域广泛运用;深部、隐伏矿产资源开发、深海资源开采和金属工业智能优化制造等技术和产品,支撑地方矿业经济实现产业目标;柴立元教授团队发明的“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技术”和“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应用近300家企业,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学校中国村落文化传承与创新、医学人文等研究也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来源链接:http://jyt.hunan.gov.cn/sjyt/xxgk/jykx/201904/t20190401_5304549.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