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志愿者“湘遇竹编,循觅匠心”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作者:张天野 姜妍

竹编工艺品与祝福话语。

红网时刻12月21日讯(记者 张天野 通讯员 姜妍)近日,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文新院)为唤醒非遗记忆、探索竹编文化魅力,组织21名志愿者,在这个寒冷冬日赴一场“竹编之约”。

志愿者在观赏望城皮影。

“在此之前,我从未如此近距离了解过非遗文化,感觉它们离我太远,然而并非如此。”文新院一位20级志愿者说道。她一次次在展馆前长久驻足,当制作出专属竹编制品时,她写下自己的新年心愿,用影像记录这独特的时光。非遗,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似乎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实际上,它同其他文化一样深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走进竹编·活动印象

因此,文新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特意举办了本次活动,精心策划并积极号召志愿者参与。“看到群里有招募非遗活动志愿者的信息,我心动不已,立刻报了名。”第一位报名的志愿者笑着说。40分钟的车程后,志愿者们到达雨花非遗馆并留影纪念,随后进馆参观。湘绣、女书、皮影戏、东道汝窑……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符号缓缓铺展开来。“在这里,好像时光都变慢了一般。”志愿者刘希感叹道。

志愿者亲手制作竹编工艺品。

参观过后,志愿者们一同前往竹编技艺传习所开展体验活动。传习所内琳琅满目的竹编工艺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每一处交错的纹路都饱含匠人精度,每一道削、锁、钉、扎的工艺都深藏匠心底蕴,或长久驻足,或摄影留念,大家放缓了平日里匆忙的步伐,安静地观赏这满载匠心的大自然的馈赠。体验活动是亲手制作竹编制品。“呀,又散了。”“这根怎么总是插不进去”……大家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忍俊不禁。反复摸索、尝试,最终每位志愿者都在老师指引下制作出了专属的竹编工艺品,切实体会了竹编制作的精巧工艺。大家还用彩笔在自己的竹编制品上绘上图案,留下笔迹,寄托美好愿景。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的一句话令人动容:“手中的竹签给我最自然的温度,我仿佛走进了匠人的世界,周遭的喧嚣不属于我,手中的竹签才是这段时光的全部,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这般积淀难能可贵。”

抚今追昔·遥寄忧思

湖南省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刀锋轻微抖动,竹片徐徐渐进,细工慢活,编竹成器,竹编工艺品具有高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更饱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的造物观。21世纪以后,竹编工艺因失去市场竞争力而滑坡,这门古老手艺也陷入了失传的窘境。历史长河里的竹编技艺,正呼唤着新时代的温情回归。

“守护·传承·发展”真人图书馆项目是以非遗传承为核心,多方面文化普及为补充的文化类志愿活动。项目目前已开办六期,始终致力于用新时代的叙述方式讲好传统技艺的中国故事,曾获湖南省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并于2020年11月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竹编于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进竹编文化,唤醒非遗记忆,这是本次“守护·传承·发展”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出发点和文化归属。

砥砺前行·不忘使命

志愿团队合影留念。

活动接近尾声,志愿者们仍和老师不断交流、观赏竹编工艺品。返程的车上,黄启豪同学在手机备忘录里输入了这样一段文字:“走出非遗馆的那刻,我回到了现实,惊觉非遗传承的急迫,可我们对非遗知之甚少,更难提传承。”竹编只是千千万万迷失在发展浪潮中的传统技艺的缩影。如何传承好传统非遗文化,是“守望·传承·发展”真人图书馆项目孜孜以求的时代命题,更是华夏儿女肩负的历史使命。

响应文化自信号召,充分践行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教育根本任务,并立足学院特色,厚植传统文化之魂,真人图书馆项目第七期主题活动画下了完美的句号。“真人图书馆活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非遗制品,更能切身体会它的魅力。”

砥砺前行,培育传统文化的时代基因,是真人图书馆项目坚定的前进目标;把个人实践融入传统文化的发展之中,是中南学子的不竭动力和远大理想。青年是文化传承的火苗,真人图书馆活动不仅呼唤青年学子文化使命的回归,更希望非遗文化得到创新性发展,重回大众视野,作为文化印记深深烙在我们心中——而这号召所有人为之努力,共同在文化脉搏上击打出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

来源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2/21/8738698.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