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雪漠长篇史诗《娑萨朗》作品研讨会召开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9日 作者:姜雯杰 李珺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18日讯(通讯员 姜雯杰 摄影 李珺玮)12月14日下午,雪漠长篇史诗《娑萨朗》作品研讨会在中南大学召开。来自作家出版社和各地的评论家和专家以及中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雪漠长篇史诗《娑萨朗》由作家出版社2024年出版,总八卷、近九万余行。与会专家就《娑萨朗》的思想内涵、世界观体系、艺术特色与文学史价值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认为,《娑萨朗》讲了一个迷途和归家的故事,讲述了个体生命寻求解脱、走到彼岸的生命历程,它既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也可以说是在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人生,其中蕴含庞大的世界建构与本源性奥秘。

作为互补性阐释,《新华文摘》编审陈汉萍从结构与形式方面进行解析,认为这是一部用汉语创作的人类史诗,作者赋予了史诗这一古老文体现代的活力。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贺仲明则探讨了这部长篇史诗中所包含的忧患意识,指出其中蕴含着对生态破坏的批评、对现代性的质疑、对人最本质的生命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南方文坛》副主编曾攀讨论了《娑萨朗》中所建起的宏阔意义世界,指出这部作品建构了一个“雪漠宇宙”,作者拥有返璞归真的勇气和能力,并与当代对话。

东莞市文联副主席、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分析了《娑萨朗》的叙事向度与美学期待,从它的开创性和实验性、文本中关于乌托邦的美好想象、作家的布道者角色确认以及作品所引发的共鸣感染力四个方面探讨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谈到了这部作品的写作难度与深意,认为其中包含了作者对于自我超越的期待,是时代镜像与人类大爱的展现,体现“世间万物归于一宗”的东方哲学。

湘潭大学期刊社社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洁群则结合自己真切的阅读感受,指出这是一部关于灵魂修行、救赎自我、重建自我的心灵史诗,蕴含传统文化奥义与丰富民间文化,写出了一种传世之行。

来自中南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的龙思佳、李佳霖、覃燕林、严梦静等四位研究生,则分别对《娑萨朗》第二卷、第五卷、第六卷、第八卷内容进行了文本细读,认为这是一部再现古老文学母题、建构汉民族英雄形象、展现史诗悲剧性、融合西部文化与东方智慧的大作品。

《娑萨朗》作者雪漠介绍了自己历时十六个月的创作历程以及海外出版、翻译、书展等情况。他分享了《娑萨朗》的创作初衷,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娑萨朗”,阅读就是与另一个世界的自己相遇,从而找到抵达真正自我的方法论。

研讨会期间,为深化新时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对雪漠创作进行专业性、体系性、跟踪性研究,还举行了中南大学新时代文艺发展研究中心“雪漠研究所”揭牌仪式、“雪漠研究年度学术合作计划(2025-2030)”签约仪式。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