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罗静
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3日 作者:仇婷
导读:什么是医者仁心?罗静认为,是像湘雅前辈一样奋力追“光”、不断创新,用最好的技术帮助患者。
当眼科医生,并非阴差阳错,而是罗静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毕业实习时,她原本被分到妇产科,但最终她选择了眼科,因为“能给人带来光明,让我怦然心动”。
作为湘雅二医院乃至湖南眼科视网膜病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罗静已在眼科临床工作了20余年,手术早已逾万例,她用一双巧手帮助成千上万的病人解决问题,“让没光的变成有光的,看不见的变成看见的,这是我们的工作日常。”
罗静:长沙市政协委员,湖南眼底病专病联盟主席、湘雅二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湘雅不做,谁来做?”
让罗静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在2010年,刚从美国耶鲁大学眼科中心访学归来的她,主导了湖南首例为艾滋病患者实施的眼科玻璃体切割手术。这在当时来说并不是个轻松的决定。
在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程中,眼部并发症并不少见,但由于外科手术的特殊性,一旦操作时意外受伤,就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导致医生感染HIV。
“当时大家普遍有恐‘艾’情绪,艾滋病眼病患者投医无门,那位患者辗转多个医院找到了我,来我们医院时已经近乎失明了。”罗静回忆,“当年收治艾滋病患者时曾有过同事不理解, 但我的老师湘雅名医唐罗生教授当着全科的面说了句‘湘雅不做,谁来做?’”
做别人不敢做、不能做的手术是湘雅医生的底色,这句话稳定了军心,也激发了罗静的使命感和斗志。
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同事们的支持下,罗静分析了在艾滋病人身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并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手术。
手术很成功,湘雅二医院顺势成为湖南最早开展艾滋病眼病手术的综合性医院。十几年来,罗静在实施艾滋病患者眼科手术时,所有有创操作都坚持由自己来做,一方面可以尽量把控手术不出意外,另一方面这是湘雅前辈对她的潜移默化——把潜在的风险留给自己。
与此同时,罗静通过在国内、省内包括国际学术会议中分享技术和经验,吸引了更多的眼科同道来开展艾滋病患者眼病的诊治和手术。
2023年6月,喜欢不断挑战的罗静又开展了湖南首例老年黄斑变性的视网膜下注射基因治疗,其娴熟精准的手术和治疗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
《文史博览·人物》2024年第12期 《追“光”者罗静》
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基层诊疗
早上8点上班,晚上十一二点下班,这是湘雅二院眼底病医生的常态。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眼底病专科医生太少,且都集中在三甲医院,基层眼科能力薄弱,患者都涌向了省城。
罗静介绍,全国眼科专业医生只有3.6万人,其中眼底病专科医生不超过6000人,湖南不到100人,一名成熟的眼底病医生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经验,培养周期很长,在县域能进行眼底病诊疗和手术的医生寥寥无几。
为了提升基层医院的眼底病诊疗能力,2017年湘雅二医院眼科牵头成立了跨区域眼科医联体,为基层医院开展眼科义诊、“手术帮扶”、眼病诊疗培训等;2019年湖南眼底病专病联盟成立;在湖南省卫健委和医院的支持下,2021年湖南省县级公立医院眼科能力提升项目启动,希望通过利用人工智能远程医疗黑科技提升基层医院眼病早期筛查能力。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这项黑科技指的是眼底照相人工智能识别辅助筛查。
“来自湘西龙山的患者,以前开车来长沙看病需要6个小时左右。现在,当地医生花1分钟用眼底照相机拍一张照片,通过AI人工智能识别、筛查出眼底病,再将眼底照相远程传送给我们,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出意见和建议。整个过程快速而高效。”罗静举例。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也使得慢病(包括糖网、高血压等)筛查、监测预测成为可能。罗静介绍,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糖尿病视网膜病是20至70岁工作人群致盲的首要病因,每年约400万糖尿病患者最终发展成低视力或失明。
为何要等到失明才就医?
罗静坦言,目前国内对眼底疾病检查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光靠体检时简单看下眼睛无法实现疾病的早筛查、早治疗”。
“在人口迈入老龄化的时代,一双视力清晰的眼睛能很大程度上帮助提升老年生活的品质。希望能切实提升全民眼睛保健意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眼病包括部分全身慢病早期筛查防治和监测预测体系。”罗静说。
医者仁心
从业20余年,罗静用四个字总结了自己的切身感触——“累,并快乐。”
2019年,罗静带领医疗团队一行4人赶往斯里兰卡康提开展“一带一路——中国与斯里兰卡眼病防治国际学术交流暨糖网人工智能筛查公益光明行”活动。
中国医生的公益活动消息在当地迅速传开,现场涌来很多当地百姓。医疗队员们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抓紧一切时间,为200余位患有糖尿病的斯里兰卡百姓做视网膜病变筛查,对其中病情严重的病人,还将具体的手术建议给到当地医生。在斯期间,医疗团队成员受到了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的接见。
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人民治疗眼底疾病,这让罗静觉得收获很多。
罗静治疗过的患者太多,她坦言“真的记不清”,但患者却记得她,记得那个给他们送来光明的人。
几年前,一位接受过罗静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偷偷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感谢她的话语;还有一位患者送给她一面锦旗,上写“天降神医”四个大字,令她啼笑皆非,那是一个被“判了死刑”的患者,被罗静拾回了光明。类似的故事太多。
就在不久前,一位20年前找她做过视网膜手术,术后一直稳定的患者又来找她复查,罗静看着她,仿佛看到了这一路走来的从医岁月。
她总觉得时间很紧,有太多的事等着她去做——传承湘雅精神,培养更多的眼科医生,帮助更多的医生精进技术;借助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将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更多人,创新技术让更多患者获益……
什么是医者仁心?罗静认为,是像湘雅前辈一样奋力追“光”、不断创新,用最好的技术帮助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