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91岁老校长 65载母校情——何继善院士捐赠近3800万元股权回报中南大学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作者:刘家璇

7月1日下午,中南大学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捐赠签约仪式。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将其所持湖南继善高科公司价值3775万元的全部股权,无偿赠与中南大学。当校党委书记易红将捐赠证书郑重交到他手中时,全场响起如潮的掌声。

老先生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透六十余载光阴,看见了那个从浏阳山野走出的青年:“1960年,我从灵官渡挑着一副担子到中南工大,一头是书,一头是棉被。我来时一无所有,我的所有都是中南大学给的。”竹扁担早已隐入历史尘烟,可这份情谊,却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为赤金。

这位让中国地球物理勘探昂首世界的科学家,人生轨迹始终与中南血脉交融。他创立的“双频激电法”曾震动国际学界,仪器轻便却可探地千米,为国家探明矿产价值超2000亿元;他突破“广域电磁法”,将探测深度推向8000米地心,一举扭转我国深地探测技术“跟跑”局面,探明资源潜在价值逾15000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998年洪灾撕裂大地,彼时正在巴西访学的何继善心急如焚。管涌渗漏造成溃堤,但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他归国即率团队扎进泥泞中,历经数月磨砺创立“拟合流场法”,用于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即便年事已高,每逢汛期他仍如战士般闻令出征,以智慧为堤坝把脉。

科研丰碑之外,何继善心中最珍视的身份始终是“先生”。执教一甲子,门下百余名博士硕士已成栋梁,“教书育人是人生主旋律,是我一辈子的事业。”面对年轻学子,他眼中光芒跃动:“要尊重前辈,更要超越前辈——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才能奔腾向前!”

他亦是行走的“科普灯塔”。一场场科普报告从三湘四水燃向全国,每一份讲稿必亲手打磨。“做科普,从来都不是浪费时间!国家的强大,需要大批科研人员拼命干。孩子们都是一张白纸,我的课要是能让他们对科学感兴趣,将来投身这个事业,这事儿就值了!”——他曾一周手写百余幅励志墨宝赠予学生,更抱着耗时10年译成的作品《虎口拔牙》跑遍中小学,只为把“爱国”两个字刻进娃娃们心坎里。

自毕业后扎根中南大学任教,何继善便再未离开过。捐赠仪式上,他那句朴素的告白重逾千钧:“我到中南65年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只要中南大学好,我就高兴!”——那根无形的扁担,一头挑着当年寒门学子的初心,一头载着今日科研先锋的担当,在报国育才的长路上,铸就了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脊梁。

“今天的中南,传承厚重使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奋楫前行。”易红表示,学校将切实用好捐赠资金,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推动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

(2025年07月02日 第03版)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