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青春赋能瑶乡!中南大学学子走进江华,让文旅“活”起来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作者:贺卫玲 陈文

实践团成员行走在瑶乡药王谷,辨识瑶药,学习传统和生态知识。

红网时刻新闻9月2日讯(记者 贺卫玲 通讯员 陈文)八月末,江华瑶族自治县暑气未散,中南大学商学院临时团支部文旅调研社会实践团开启了为期数天的“三下乡”文旅调研与非遗传习之旅。这群年轻人带着热忱,用问卷换故事、用脚步识百草、用双手传非遗,让文旅与青春在瑶乡完成了一场双向奔赴。

卷中的七夕,文旅中的真情

七夕夜的江华两河三岸,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当地相亲活动吸引着大批居民与游客。实践团队员身着蓝色队服,趁机设立问卷点,还准备了文创扇子、帆布包作为小礼物,热情邀请过往人群参与调研。

“您为什么喜欢来江华游玩?”“您觉得咱们瑶乡的文旅服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队员们的提问亲切又直接,换来的是一份份真实反馈。穿梭在人群中,看着蓝色身影不停忙碌,耳边满是居民对瑶乡的喜爱与期待——这是最鲜活的文旅“民声”。

研学与体验,走进瑶医药的世界

在大学生联盟的协助下,实践团与当地医疗研究所联合开展了研学座谈会。在此过程中,当地医疗研究所杨宏海详细介绍了瑶药的研发成果与文化传承现状,从药材培育到产品转化,句句都透着对瑶医药的珍视。

会后,队员们体验了瑶药提神产品,还走进规划馆参观文化藏品。当触摸到古老的瑶药典籍与标本时,队员们眼中满是惊叹。

山水课堂,采药识药传文化

清晨,实践团沿着药王谷至早禾冲的线路出发,开启采药识药活动。一路上,队员们小心翼翼走过独木桥,在杨宏海的指引下辨识各类瑶药,还深入了解了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体系中部分药材的用途——山水间的每一处,都成了生动的“户外课堂”。

随后,团队来到阳华岩,队员们一同欣赏古朴的古代碑拓,品尝山涧清洌的山泉;抵达九龙井时,又共同聆听了千年檵木与九龙太子的传说。这一刻,队员们都真切读懂了“文化有根”的含义。

织锦对话,聆听传承之心

实践团还专门走访了瑶族织锦传承人黄翠兰。面对镜头,黄翠兰坦言非遗传承之路充满挑战,但眼神格外坚定。

同时,队员们在非遗体验馆学习钩织刺绣技艺,一针一线间,仿佛能触摸到文化传承的重量——这是老手艺与青春的对话。

实践团成员学习瑶族织锦技艺。

青春实践,是一场双向赋能

此次过程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这次“三下乡”并非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双向赋能。实践团为江华文旅发展带来了年轻视角与专业建议,而瑶乡的文化魅力也让队员们跳出书本,真切理解了文化传承的意义。

他们用问卷收集民声,用脚步丈量文化,用专业链接传统,让书本里的文化走进了生活,让校园里的青春扎根了乡土。

团队在瑶家火塘合影。

文旅创新需要青春,乡村振兴需要实践。中南大学商学院临时团支部赴江华文旅调研社会实践团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