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生命科学,湘雅学子赴云南多地开展科普活动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作者:王铭俊 张同心 陈俊丞
湖南日报9月5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张同心 陈俊丞)记者今天从芙蓉实验室获悉,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小海豚”医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奔赴云南昭通、保山、昆明、大理等地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在昭通,团队成员带领当地省耕学校的学生前往昭通市博物馆,利用当地出土的各类化石,介绍了化石的形成机制、古人类不同进化阶段及其特征。对人类颌面骨与尾椎骨演化规律的介绍,引得大家连连称奇,加深了他们对“用进废退”这一概念的理解。
博物馆参观结束后,“湘雅小海豚”团队利用当地苹果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实验科普课堂。学生们通过苹果果渣果胶提取、苹果还原糖成分检测等实验,认识到苹果的丰富营养与特殊健康价值,也深入了解了家乡特色产业。
在保山,一场扎根当地产业特色的科普同样亮点十足。团队带领当地小学生走进比顿咖啡庄园,学生不仅近距离认识了不同品种的咖啡树,亲手体验了咖啡的研磨与冲泡,还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实地观察庄园环境,从气候、土壤、地形等多维度,理解云南为何能成为优质小粒咖啡的核心产区。
“为什么喝了咖啡人会变得精神?”“喝咖啡对人有其他好处吗?小朋友能不能喝咖啡?”途中,学生的疑问接连涌现,团队成员则结合医学专业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咖啡因作用机制、咖啡对人体的影响等知识娓娓道来,让科学答案既专业又好懂。
云南坐拥得天独厚的育种产业优势,“湘雅小海豚” 团队紧扣这一特色,在各科普点位着重设计了“育种+生命科学” 深度融合的科普活动。
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育种实验基地,到昭通的千和种业育种基地,再到保山的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学生在团队成员带领下,学习马铃薯育种与植物组织培养知识及其操作要求。在超净工作台前,学生亲自体验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环节,眼神里满是对自己培育的组织未来开花结果的期待。
“哥哥姐姐们的科普内容与我们家乡的文化和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十分亲切又有趣。“我们学到了物种进化、饮食健康、育苗育种等课本之外的前沿知识,真是太有趣了!”科普活动后,许多学生意犹未尽。
记者获悉,“湘雅小海豚”医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在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的支持下,已走过三载春秋,足迹遍及西藏、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接下来,团队将带领更多学生在生命科学领域自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