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泌尿外科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作者:陈敏丰 蔡燚 甘宇
为普及前列腺癌防治知识、提升诊疗规范化水平,9月2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泌尿外科在住院部10楼11病室会议室,举办 “净享泌程” 前列腺癌健康教育小课堂。本次活动由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支持,湘雅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陈敏丰教授牵头,蔡燚教授、甘宇教授分别围绕疾病筛查诊断与规范治疗开展专题授课,为患者及家属带来全周期健康管理指导。
活动现场,陈敏丰首先点明我国前列腺癌防治现状的痛点。“目前我国前列腺癌筛查普及度低、规范性不足,超过 70% 的患者初诊即为局部晚期和广泛转移型,而欧美国家初诊早期患者比例明显更高。这直接导致我国前列腺癌五年生存率约 7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 98%。” 他强调,规范筛查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只有让更多人重视早期排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疾病防治效果。
随后,蔡燚教授聚焦 “前列腺癌的筛查与诊断”,明确高危人群范围与科学筛查流程。他指出,年龄≥60 岁的男性、≥45 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40 岁且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男性,均属于高危人群,需更早启动筛查。筛查需遵循严谨步骤:先通过血清PSA检测(基础手段,数值>4.0ng/ml 需进一步检查)与直肠指检(触诊前列腺是否有坚硬结节、边界异常)初步判断;前两项结果异常者,需进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明确病灶;最终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该检查也是判断前列腺癌的 “金标准”。
在 “前列腺癌的治疗” 专题讲解中,甘宇教授强调治疗方案需 “个体化定制”,而非 “一刀切”。他介绍,医生会结合肿瘤分期、Gleason评分、血清PSA水平、患者身体状况及预期寿命综合制定方案: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若肿瘤小、进展慢,可选择每半年一次PSA检测、每年一次直肠指检的主动监测方式,也可选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含开放、腹腔镜、机器人辅助等术式)或根治性外放射治疗。两种根治性治疗方式疗效相近,5年生存率接近100%。针对晚期转移性患者,治疗以内分泌治疗为基础,通过去势治疗(手术或药物)联合抗雄药物控制病情。若出现耐药,还可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化疗,帮助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问答环节中,现场交流氛围热烈,甘宇教授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精准回应 “治疗后生活质量保障”“筛查频率” 等核心关切,有效化解了大家的认知疑虑。
此次健康宣教活动紧扣前列腺癌 “早筛 - 精诊 - 善管” 全流程,不仅搭建起高效的医患沟通桥梁,更推动了防治知识的科学普及,充分展现了湘雅医院泌尿外科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诊疗与全程管理中的专业引领力和人文关怀。湘雅医院泌尿外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科室将持续深耕前列腺癌防治领域,通过更多形式的健康宣教与诊疗服务创新,为广大男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