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举行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小学书记校长座谈会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作者:刘立夫 付彬 龙一萍 陶孟莎

11月1日,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与《筑梦新时代》栏目组(播出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组织中小学书记、校长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议题,召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小学书记/校长座谈会”。本次会议旨在搭建高校与中小学协同育人桥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的系统化路径,推动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需求深度衔接。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立夫教授、《筑梦新时代》栏目组(播出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省负责人彭焱筠及团队成员龙一萍、陶孟莎、唐黎,湖南省各地级市数十位中小学书记、校长齐聚一堂,雅礼教育集团长沙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唯之担任会议主持。

当天,主持人王唯之校长以“赓续文化根脉,培育时代新人”为题开场,他指出,中小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沃土”,唯有深耕细作、创新形式,才能让青少年真正亲近经典、领悟精髓,这与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推动文化普及的理念高度契合。接着,在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参会人员肃立行敬孔礼,整冠、躬身、行礼,每一个动作都饱含对先贤的尊崇与对文化的敬畏;礼毕后,众人移步会场前厅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场“以文化为纽带”的相聚瞬间。

10时许,传统文化节目表演与沙画展示轮番上演:学生代表带来的《论语》《诗经》《离骚》《诫子书》经典诵读声韵铿锵,武术表演《精忠报国》势贯长虹;沙画师以沙为墨、以手为笔,在光影间勾勒出“仁义礼智”等文化符号,将抽象的经典转化为直观的艺术享受,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10时40分,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立夫教授发言。中心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国学现代化、大众化、生活化,推出“六进工程”,其中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中小学课堂是练国学童子功的 “纽扣工程”,最为基础关键。他说:一是中小学是学国学“黄金时期”,13岁前背诵古文效率高、事半功倍,错过则效果打折,18岁前无国学基础需寄望下一代;教育“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是人格教育源头活水,“童蒙养正” 宜早不宜晚,要培养君子圣贤而非利己主义者。二是进校园重在落实,针对无合适教材的难点,中心联合开发系列课程,结合AI与唱诵、武术等形式,不重复学科内容,还为合作校免费培训师资。

10时50分进入校长座谈会环节,各地校长围绕“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日常教学”“课程设计中的难点突破”“校校协同的资源共享机制”等议题踊跃发言。有校长提出“希望高校提供国学师资培训支持”,也有校长分享“将传统节日与校本课程结合”的实践案例;湖南负责人彭焱筠亦表示,《筑梦新时代》栏目组(播出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将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提供媒体传播平台,助力成果推广。

现场答疑解惑、思想碰撞,形成了诸多务实共识。

11时20分,会议进入颁奖环节,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诚为策划和表演节目的老师、孩子们颁发“最佳创意奖”“最具感染力奖”,表彰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成效显著的单位与个人,激励更多学校积极探索。

最后,王唯之校长作总结讲话,他凝聚共识道:“本次座谈会不仅是思想的交汇,更是行动的起点。未来需以高校为引领、中小学为阵地、媒体为助力,形成‘研、教、传’一体化合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是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推动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向专业化、系统化迈进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高校与中小学的深度对话,不仅初步明确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更凝聚了多方协同育人的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