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下五博士,“打铁”技术杠杠的!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7日 作者:李文晴
在国际领先的实验室技术遭遇市场冷遇时,中南大学五位博士如何破局?他们研发的覆层钢筋性能超越美国同行,却因"太超前"而无人问津。从实验室的埋头苦干,到在湖南智谷集团呵护下继续成长,湖南五匠智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匠智创”)的五个“打铁匠”在市场浪潮中学会了“绣花”。

“五匠智创”覆层钢筋样品
22小时到2分钟
"五匠智创"的创始团队全部来自中南大学"极端服役性能精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核心成员曾磊、鲁玮平等人从硕士到博士,将整个青春都投入到了"覆层双金属"技术研发中。
他们掌握的"覆层钢材形性协同轧制技术",能将不锈钢与碳钢通过真空、高温、高压等手段实现完美的冶金结合,生产出兼具不锈钢耐腐蚀性和碳钢高强度、低成本的新型复合材料。这项技术也催生出了两项行业“国标”。

在浙江台州玉环大桥的桥墩里,埋着1500吨覆层钢筋,为项目节省成本2700多万元。胜利油田的抽油井使用他们研发的覆层钢筋抽油杆后,从两年换一根杆,到如今快5年没有锈迹。
公司技术总监鲁玮平介绍说:"国外唯一能做的公司使用激光熔覆技术,22小时才能生产一根。我们使用热轧技术,两分钟内就能产出500公斤,成本还低得多。"这种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给了他们创业的最大底气。
“糙汉子”拿起“绣花针”
2024年4月22日,"长沙五匠智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岳麓山脚下正式注册成立。创业之初,这群工科博士不得不拿起"绣花针",开始艰难的"自学"之路。
曾磊自学代码和视频剪辑,成了公司"营销总监",负责技术的庄泽城博士则捧起财务书籍,担任"财务总监"。为了制作产品宣传片,他们自己租用无人机,远赴浙江玉环跨海大桥施工现场拍摄桥墩浇筑、焊接过程,再回到实验室自己剪辑,最终完成了一部完整的产品纪录片。

岳麓高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长沙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也成了"及时雨"。他们不仅获得了湖南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还在岳麓高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获得了三年免租、水电全免的独立办公室。
"基地非常给力,上午去,下午就谈成了。"鲁玮平欣喜地回忆道,"基地帮我们装好了中央空调、灯光和电路,连办公桌椅都配好了。"
“先活下去,再等风来”
带着国际领先技术和多项国家级奖项的光环,五个博士信心满满地走向市场,却遭遇了创业以来最深刻的“碰壁”。尽管他们的覆层钢筋耐腐蚀性是不锈钢钢筋的10倍,但价格是普通钢筋的两倍,对许多“卡着国标下限”采购的传统客户来说,这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这群高智商的“打铁匠”展现了务实的智慧——果断调整战略,将业务分为“大小”两条线。“大”线布局未来,瞄准“远洋建筑”等国家战略需求;“小”线则大力发展见效快、应用广的表面处理技术,以“来料加工”的模式快速产生现金流。
"路走不通,车就不能一味地往一个方向撞。我们先活下来再说。"鲁玮平这样形容他们的转型思路。
回顾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坎坷历程,鲁玮平感慨道:"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和单纯搞科研有天壤之别。一定要面向市场,不要闷头闭门造车。你一味地把性能参数提上去,但没有市场买单,这项技术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
如今,五匠智创的团队依然在岳麓山脚下奋斗着。他们既是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打铁匠",也是在市场浪潮中学习"绣花"的创业者。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技术突破的传奇,更是一堂关于理想如何与现实握手、学者如何与市场共舞的生动课程。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