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中南大学教授聂茂创作完成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 ,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来源:长沙晚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6日 作者:胡兆红 刘清心

              重大抗灾抢险的英雄事件也是《共和国英雄》讴歌的对象。资料图片

今年春节刚过,聂茂写完了长达12000行的诗作《共和国英雄》。这部作品致敬共和国英雄群像和英雄事件,见证了共和国的荣光。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该书刚一出炉,便引发了各界关注。部分诗作的朗诵音频版,已在各大新媒体平台火热传播;《诗刊》《十月》《解放军文艺》等名刊,准备选登部分作品;该书即将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读到这部长诗后,当即表示乐意作序。

万行长诗,究竟写了些什么?这群共和国英雄,又呈现出怎样的艺术群像?

30年写出史诗性长诗《共和国英雄》,直面苦难与辉煌

多年来,聂茂都忘不了著名作家刘白羽对他说的那番话。

聂茂出生于农村,对农村的苦难感受颇深。1990年10月的一天,回想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聂茂忍不住写下了5000多字的散文《九重水稻》,写到动情处,泪流满面。此文发表在《人民文学》1991年2期散文头题,并被全国众多选刊转载。1994年,《人民文学》杂志从创刊45年以来的众多作品中,评选出10篇优秀散文,《九重水稻》位列其中。在人民大会堂,著名作家刘白羽给聂茂颁奖时说:“小伙子,你的创作路子走对了。”

创作路子走对了!这句话让聂茂沉思良久。“我的‘水稻系列’写的是悠悠苍天的耕种者,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真实生活。我理解,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讴歌,创作就能取得成功。”他说。

诗人这个身份,离开聂茂很久了。作为中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十多年时间,聂茂埋首于文学研究,就在2018年底,由他完成的《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一次性出版推出,该书共7本专著,总计300多万字。

但聂茂是以诗歌“起家”的,1985年,聂茂开始发表诗歌,1991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人特有的敏锐和浪漫,像长在骨子里一样割舍不去。当久不写诗的聂茂以组诗《英雄儿女》在《诗刊》2018年11期上半月刊上亮相后,引爆了他诗情的宇宙,他用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彰显重返诗坛的雄心和决心。

《共和国英雄》虽然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但灌注的是聂茂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在某种意义上,这部长诗写了30年,因为其中的部分作品如《毛岸英》《黄河谣》《长城颂》《中国的天空》等创作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雄挽歌》《共和国总理》和《伞兵遗言》等,创作并发表于2008年,因此,整部长诗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沧桑感。

在这部长诗中,作者以毛岸英为聚光点,以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为叙事线索,目光所及,方志敏、毛泽民、白求恩、刘胡兰、吉鸿昌、向警予、张自忠、杨开慧、杨靖宇、陈树湘、赵一曼、赵登禹、夏明翰、黄继光、董存瑞等人物形象鲜活再现。此外,一些英雄群体,如浩气长存的狼牙山五壮士、两弹一星英雄集体、航天英雄集体和蛟龙号研发团队、维和部队与南极科考英雄等,以及一些重大抗灾和抢险,如1998年抗洪救灾、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大雪以及利比亚撤侨等,从历史深处滚烫走来,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

“展现这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件,有多种方式,比如纪实、比如传记。我之所以选择诗歌的方式,就是要从信仰、生命、牺牲、奉献的角度,写出一部气势磅礴,具有抒情性、写实性和先锋性特点的史诗。”聂茂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万行长诗,穿越五千年历史;一捧热泪,见证共和国荣光。这部长诗虽然写的是共和国英雄,着眼点却是诞生英雄的土地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展现出宏阔的历史景深。

家国情怀,是理解聂茂创作的一把钥匙。中国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浓缩在《共和国英雄》的诗篇当中。

“经常写到凌晨两三点,像个疯子一样,写得泪流不止……”聂茂说。写刑场上的婚礼时,聂茂哭了;写毛岸英时,聂茂哭了;写抗日英烈赵登禹时,聂茂哭了……

不能否认,在这个泛娱乐化时代,很多人已经忘记这个民族曾走过的路。质疑英雄、淡化英雄,在某些人那里,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戳中了聂茂的内心。

在某种意义上,这部长诗是中国共产党近100年心路历程的折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所走过的曲折之路的缩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代镜像。

“你站在黑夜前/你就成为光明的一部分”的雷锋、“把黑漆的夜望穿了/把黎明望穿了/望成一道色彩斑斓的/崭新的风景”的焦裕禄、“身上的血与肉/都是钢的硬度/铁的元素”的铁人王进喜、“用微笑/向巨无霸似的/黑夜挑战”的钱学森、“在对一片空旷的水田/陷入新的更高的凝思”的袁隆平……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亲切、立体、动人的艺术形象。

在评论者看来,这部长诗紧扣历史脉搏,坚持与时代同步,体现了作者“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创作宗旨,并很好地回答了伴随经济崛起的中国作家应当如何讴歌本民族的英雄,应当以怎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书写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立场,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

这样的文学作品,无疑正是融媒体时代所需要的人民大众的“精神养料”。潇湘诗会文学艺术发展中心调集精兵强将,为聂茂的《共和国英雄》制作100期音频、100期视频,并策划10多场大型诗歌朗诵会。日前,《共和国英雄》中部分诗作的朗读音频已经推出,磅礴长诗,铿锵朗诵,深入人心,引起广泛关注。据悉,4月3日,潇湘诗会将推出“共和国英雄专场清明诗会”,让更多的人关注英雄,向英雄致敬。

对话聂茂

长沙晚报:长诗《共和国英雄》中的英雄,您是如何选择的?有怎样的入选标准?

聂茂:《共和国英雄》中的英雄人物,主要是从中央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出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选出来的,突出共和国英雄为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人民所建立的不朽的历史功勋,他们是世世代代值得我们缅怀和尊崇的英雄。

长沙晚报:这部长诗,是在您繁重的教学和研究任务之余创作出来的,创作于您意味着什么?

聂茂:这十余年来,除了正常的教学,其余绝大部分时间,包括春节、中秋和双休日等节假日,我都义无反顾地坚守在故纸堆和自己的陋室里,查找、阅读、整理、写作。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我一直很清醒,不为热闹所动,不为喧嚣所困,不为得失所扰。我像一个农民,守护自己的一亩耕地,又像一棵倔强的水稻,忠诚于脚下的这片土地,纵然风吹雨打,也能淡然面对。

长沙晚报:作为一部宏大叙事和抒情长诗,这部长诗在艺术上有哪些让您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遗憾?

聂茂:对这些英雄群像和英雄事件,不是档案罗列式或新闻纪实性的写作报道,而是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精神共鸣的诗歌张力进行抒写,呈现的是丰富的现代诗歌表现形式。艺术上我满意的地方还有几点,一是把形式当成内容,二是在结构上尽量完美,三是融入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的元素。我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新时代的《东方红》史诗。每个阶段需要每个阶段的文学,我迫切希望这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人重新认识英雄。当然,过于贴近现实,会在艺术性方面有所损害,但我相信这部长诗中的情感是能打动读者的,真情无价,对英雄的讴歌无价。(2019年03月26日  第A08版)

来源链接:https://www.icswb.com/newspaper_article-detail-1232187.html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