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换校长:院士张尧学
来源:三湘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11-02   
[字号: ]
摄影 作者联系电话

11月1日,中南大学新任校长张尧学(右)与老校长黄伯云(中)、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左)握手合影。记者 童迪 摄

11月的第一天,在中南大学100多名教师干部面前,55岁的新校长张尧学与66岁的老校长黄伯云,紧握住彼此的手。从这刻起,张尧学正式接替黄伯云出任中南大学校长。

11月1日下午,在中南大学教师干部大会上,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副局长赵凡宣读了中央的任免通知:由张尧学任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因过任职年龄界限,不再担任中南大学校长职务。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国等出席。

【老校长黄伯云】

“学校的一切都装在脑海和心头”

交接仪式上,两任校长穿着几乎同色的西装,他们都是湖南人,说话也是“湘音浓浓”。从1964年入学到现在,老校长黄伯云已经在中南校园待了近半个世纪。发言时,校方曾打算为他准备一份发言稿,被他婉言谢绝:“学校的一切都装在我的脑海和心头。”

1964年,黄伯云考入当时被称为亚洲最好的矿冶学府——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他留校从事材料科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80年,黄伯云赴美学习。在美国的8年里,黄伯云采用无坩埚生长技术研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钛铝合金单晶。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美国一些大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争相高薪聘请他,并许诺帮他及全家拿到“绿卡”。但他毅然回国:“我要回到我的祖国去,我要把才智奉献给我的祖国!”

回忆起这段历史,黄伯云心里仍充满了感恩。“回国后,学校领导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为我提供了事业的舞台。”他特别提到当时为他安排的70平方米的房子和一年近1000元的收入,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尽管不再担任校长,但黄伯云表示,永远是“中南人”,也将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争取获得更大的科研成果。

【新校长张尧学】

年轻院士、作家、曾任高官

轮到新校长张尧学发言时,他先起身鞠躬,然后站到一张小讲台后面讲话,这一小举动拉近了他和现场老师的距离。

张尧学是国内首台路由器和路由交换机的发明者,2007年被评为工程院院士;出版了包括随想、游记和政论等方面的三本书,并在很多报刊发表了有独特思想的政论文章,2006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先后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担任高官,兼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校长是集高官、科学家及作家于一身的人。”离张尧学上任一个多月前,有中南大学的学生在校内BBS上发布了“小道消息”。这位已在中南学子中传得沸沸扬扬的“奇才”,发言却很低调。“大家说了我很多优点,其实我觉得自己浑身是缺点。”接着,他话锋一转:“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肯学习。上任后,我会向黄伯云院士、高文兵书记及在座的各位好好学习,努力为大家服务。”

谈到中南今后的发展,张尧学的话又引来一片笑声:“现在中南已经发展得非常好,我觉得压力很大,所以今天一下飞机就紧张得浑身是汗,赶紧脱毛衣了。”一位白头发老师带头鼓掌,他轻声对身边的老师说:“这校长不错,年轻,而且没有架子。”

张尧学对自己能在家乡的名校工作,非常高兴。他希望,能把中南大学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观点

“学者型领导”最适合做高校校长

今年可谓是湖南高校领导换届高峰,前不久,湖南大学校长也正式更换“掌门人”,由赵跃宇担任。这次上任的张尧学是我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留日博士,此前还担任过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高等教育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等职,具备和目前众多高校新任校长一样的“共性”:海外留学和官员背景。

有教育观察者指出,近年来对若干重点部属高校主要领导的任命,以教育部司局级干部的身份“空降”升任部属重点高校党政一把手的情况增多。

“‘学者型领导’应该是最适合做高校校长的。”我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认为,高校校长是事务工作的决策者,如果他本来是某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那他上任校长之后就是矛盾的,他是继续钻研学术,还是全心投入学校管理事务?所以,没有行政经验的学者和没有学校工作经验的高层官员来当校长,可能会碰到很多问题。“所以说,有在学校担任系主任或教务长的经验,或者有一些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层管理经验,又在学术领域里有一定建树的人做高校校长,是不错的人选。”

三湘都市报 2011年11月02日 A4 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11-11/02/content_41577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