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无私人生——追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副教授徐立(上)

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5日 作者:左丹 郭立亮 王建新

5元钱,能拿来做什么?也许不够人买一颗糖。

而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退休副教授徐立来说,是他一天的生活标准。

12月25日,记者在湘雅二医院举行的徐立部分遗物展上看到这样一份清单:每天鸡蛋一个,0.4元;豆腐一片,0.2元;青菜,0.5元;面条,0.5元;其他,1元。

这张共计2.6元的清单,就是徐立早几年一天的生活费。

“他是一个对自己特别抠的人。给自己定下的伙食标准是一天不超过5元钱,中餐、晚餐都是面条,只放点青菜、豆腐,有时加个鸡蛋。他把节省下来的钱都捐献给了社会。”徐立的学生贾松柏医生说。

今年8月23日,82岁的徐立去世了。他的遗体遵其遗嘱捐献给了湘雅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而他的故事却在医院内外流传。

1930年出生于华容县的徐立,22岁时考入湖南医学院,1957年,分配到湘雅二医院眼科工作,从此兢兢业业治病救人33年。1990年后他依然“退而不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关心医院,为同事和病友服务,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

“我第一次到他家时,他家的简陋,令我震惊。那只是一个一室一厅、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家徒四壁,除了一台别人送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一个烤火炉外,再没有一件家电。灶台上除了面条外,再也没什么东西。”眼科护士李怡萱,是医院团委开展“1对1”帮扶活动的志愿者。

“我们科室里的人都知道徐老将自己的钱大部分都捐给了别人,但没想到他过得这样清贫。”李怡萱感慨不已。

“徐教授每月退休金有近4000元,但他几乎没有私人财产。那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是可以买的,还带房产证,但徐立老师没有买。他说他的钱要捐给失学的孩子和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他一直租住在这套小房子里。他常常对我说,那些贫穷孩子读不起书,太可惜了,我这样做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国家尽一份力。” 湘雅二医院第三党支部书记崔娟莲回忆。

眼科护士王琴说:“每次国内遭灾,徐老师必定捐款。汶川地震他捐,冰灾、洪灾他都捐。10多年前,他花446元钱买了一套《眼科全书》送给科里,相当于半个月工资。”

护士罗宇说:“记得徐老师还给团委捐1000元,工会1000元,离退休办1000元,说是作活动经费。过年了,医院发给职工的油和米,他将自己的那份拉着小拖车,全部分给在医院做事的民工。”

骨科三病室护士长樊天明告诉记者:“他是一个无私到极点的人。去年护士节,徐老还自己掏钱为我们送来4箱牛奶,慰问我们。今年他摔倒住院,要进手术室了。为了省钱,他再三嘱咐我,进口药、贵的药坚决不用。”

徐立捐款助人不图名不图利,不图任何回报。

他的老同事,眼科门诊主管护师姚娟萍告诉记者:“我们开始都不知道他资助贫困学生的事。看着他那么节俭,我问是不是缺钱?他说不是。再问钱哪儿去了,他不做声。后来有一年,他生病了,好几位年轻人来看他,大家一问,才知道是他捐助的学生。这样,我们才知道,他的钱都捐出去了。”

湘雅二医院党委宣传办的同志告诉记者,三、四年前,有位记者知道了徐立的故事,要采访他,却被徐立拒绝了。“徐教授说,他做这些不需要宣传。”

“他是一个思想很先进的人。我们的钱是分开用的,他把自己的钱捐给贫困学生的事,我也是后来听别人告诉我的。但他将钱汇到了哪里,他资助了多少孩子,他也没跟我说过。”徐立的妻子胡慧侬,是湖南大学的退休教师,也是一位非常乐于助人的人,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正因为这样,徐立生前究竟资助了多少人,至今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在徐立的遗物中,有一封2005年他的湘雅医学院同学从香港寄来的信件。信中这样写道:“徐立老班长,你一生正直,光明磊落,不为名,不为利,只求贡献,退休后每月拿出600元资助2个大学生读书,可以想象得出你自己工资所剩已不多,生活过得艰苦……”

今年8月23日,徐立走了。他的遗体遵其遗嘱捐献给了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那是他早几年前就立下的遗嘱,一份放在了我们眼科主任那里,一份放在了我这里。一是捐献遗体,二是捐献自己珍藏的医学书籍。” 姚娟萍介绍。

“他说,现在医学很缺人体标本,医学生10多个人共一具遗体解剖,这不利于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生前,一有机会,他就会动员别人捐献遗体。他自己也早早地领了遗体捐献申请书,签了字。并动员我也捐献遗体呢。”胡慧侬说。

徐立走后,妻子胡慧侬也签下了捐献遗体申请书。

湖南日报2012年12月28日第01版:头版 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2-12/28/content_607035.htm?div=-1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