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追忆“怪医”徐立——感动中国的徐式“正能量”

来源:红网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5日 作者:董雷

正能量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把它用在徐立的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徐立生前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眼科副教授,这个职业及身份在不熟悉他的人看来,也许是光鲜体面的,但如果你曾亲眼见到过他,绝对无法相信他的身份,甚至会为那种反差感到震惊。

退休后的徐立很“怪”,他一直“蜗居”在仅有20多平米的老宿舍楼里,家徒四壁,除了一台别人送的14英寸黑白电视机,一个烤火炉外,再没有一件家电;平时他吃的最多的,就是几乎没有任何油水的清汤面条,从来舍不得买一点肉吃;有人经常看到他在医院食堂中捡食别人吃剩的馒头;他的衣柜里,永远都是那么几件早已腿色的衣服,一顶戴了多年的帽子早已破败不堪……

而医院财务科查工资单显示:1990年徐立退休时每月230元,2000年后涨到1275元,去年涨到3916元。

徐老的钱都用哪去了?徐立的“怪异”表现,困扰着关心他的每一个人。直到他今年8月份去世之后,这个谜题才逐渐被揭开。而得知真相之后,人们感到更多的,则是一种至深的感动,是一种对久违了的正能量的感动。

“正能量”之一:省吃俭用、默默奉献

湘雅二医院眼科护士李怡萱第一次见到徐立是在2010年。“那时我是胃肠外科的一名实习生,几乎每一天的同一个时间,徐老师准点出现,简朴的衣服,旧旧的布手袋,撑着助步器缓缓走进病房,笑呵呵地跟大家打招呼。”李怡萱很好奇:这位老人是谁?他为什么会认识这些医务人员?

向科室里的老师一打听,才了解到这竟然是眼科退休的老教授,更加意想不到的是,科里的前辈们告诉她,徐教授几乎将自己的积蓄都捐给了贫困的学生,再见到徐立的时候,李怡萱心中不禁对他充满了敬意。

2011年,李怡萱作为八支部的团干参与了医院团委开展的“1+1”帮扶离退休老职工志愿活动,那也是她第一次走进徐老师的家,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了:狭小的空间,昏暗的灯光,一把旧椅子,一台小电视,堆积的旧报纸……眼前的一切像是几十年前的黑白默片。

“这真的是一名退休老教授的家?”李怡萱心中默默怀疑。这时,一位围着小围裙的老人走出来迎接他,正是81岁的徐立。

长沙的夏天闷热难耐,李怡萱很难想象徐立是如何在那小屋里度过的,便问他:“这么热,您在家里吹电风扇了吗?”而徐立却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吹电风扇,打算买一台空调。

过了几天,李怡萱又一家银行门口碰见了徐立,便追问买空调的事情,不料他却摇头说不买了:“钱捐出去,那些孩子们要开学了,我要给他们寄学费。”他口中的“孩子们”就是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而问起他究竟帮了多少人、都在帮谁的时候,他却再不肯多说一句。

2009年年底,徐立不小心从床上摔下造成严重骨折,上了手术台他竟然哭了起来。他说,恐怕这次就下不了床了,他还有4个孩子没毕业,不知该怎么办。

一旁的医生护士很纳闷,徐立明明只有1个儿子,哪来的4个孩子?再三追问下,才得知徐立说的是4个贫困大学生。再细问,他就不说了。

每次国内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徐立必定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湘雅二医院组织全院职工为灾区募捐,在清点款物时,发现多出了1000元。后来经“目击证人”证实,是徐立捐了1000元后,没有签名就走了。

每年逢年过节,科里都会组织慰问这些退休老专家、老教授。然而不管别人怎么努力,徐立都拒绝接受任何慰问金。他总是说,科里比他需要钱,留着这些钱对科里更有用处。

“正能量”之二:关心事业、重信守诺

徐立去世之后,让湘雅二医院现任眼科主任唐罗生一时难以适应的,是科室里再也听不到徐立走路的拐棍声,和经常督促科室医务工作者的提醒声。

原来,徐立退休后,因为关心科室发展,他没有搬至长沙河西与老伴团聚,而是继续一个人住在医院旁边的宿舍楼里。

“每天都要来科里两趟,像上班似的,风雨无阻,如果病了不能来还会写请假条,科里谁迟到、谁早退他比谁都清楚,还要不断的提醒,督促我们要以事业为重。”唐罗生回忆说。

眼科医生莫素记得,有一年深冬早上,他正走在上班路上,地面因积雪而湿滑,路上行人都小心地前行。前面一个佝偻着背、拄着拐杖蹒跚走着的熟悉身影映入眼帘,正是徐立。

“徐嗲,这么冷的天气,路又这么滑,你不在家待着,出来干什么?小心摔跤哦。”莫素赶忙走上前去,扶住徐立,不料徐立嘿嘿地笑着却说:“伢子,我不去医院走走,心里过不得。”

莫素扶着徐立进入住院大楼,来到病房。一进病房,看到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晚辈们,徐立就开心地笑了。他在病房转转,见到和自己同龄的老患者,便握个手并交谈点什么,或者去逗逗小患者,口里叫着“小孙孙,小孙孙”。

每当患者对他表示惊诧时,就会有年轻的医务人员及时前去解释:“这是我们科退休的老教授,到科室来走动走动……”,这样几天下来,徐嗲就会和一些患者混熟了,以至每天到点了,就会有些患者来到病房门口等着徐嗲的到来。

每个传统节日,徐立便会到老伴身边一起过节。每次在回去的前一天,徐立就会送来一张请假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眼科二区的亲人们:我于XX天到XX天请假,请批准。徐立”。

为什么还要特意请假呢?徐立解释说这是因为怕这些晚辈们几天见不着他而担心、牵挂他。徐立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老人。

有几天没见着徐嗲来“巡视”,一打听,才知道老人因为不慎摔倒导致骨折住院了,科里几个同事便相约去老人所住的病房看他。

“见到我们来了,老人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也不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笑,是那种如孩童般单纯而满足的笑。”莫素回忆说,当他们临走了,徐立说“过两天就去看你们”,结果第二天就真的由陪护推着轮椅来病房看科室了,徐立就是这样一个重情守诺的老人。

“正能量”之三:捐献遗体、大爱无疆

如果说,之前所叙述的内容,仅仅是徐立让人感动的冰山一角,则他捐出自己的身体,则让这种感动正能量骤然升级。根据徐立生前立下的遗嘱,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疗事业。

“他跟我讲,现在医学上很缺人体标本。20年前,他就签了遗体捐献书,还动员我也签了。”老伴胡慧侬默默整理着徐立珍藏的医学书籍,“这些书我也会按他的意思捐给眼科教研室。”

胡慧侬接着说道:“家里还有好几张遗体捐献申请表。生前,一有机会,他就会动员别人也捐献遗体。”

今年5月徐立住院时,还曾特意叮嘱说,如果他死了,不要抢救,就把他推到眼科、骨科转一转,跟孩子们告个别就行了。死后不要麻烦大家,不要开追悼会。

他走后,医院还是举行了一个非常简朴的追悼会。“我们全去了,看徐老师最后一眼,也让他‘看’我们最后一眼。”眼科护士李怡萱哽咽地说。

庄严、肃穆、简单的“徐立教授追悼会”结束后,在人们静静的注视下,老人的遗体平稳、缓慢地抬上了有“湘雅医学院”徽记的车辆,根据老人的遗愿,他将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作出最后的贡献。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