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南微博
人民微博
中南微信
欢迎您进入中南大学新闻网 现在是: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双一流”建设

来源:科研部 点击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2日 作者:科研部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尤其是要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校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十二五”以来,学校的科研工作就是按照总书记指示的方向去推进、去落实。2016年,学校科研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进校经费突破10亿元;国家级科研平台增加到23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并首获合校以来的第一个中国专利金奖;获批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项目6项,主持课题30项;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周宏灏院士“个体化医学基因检测技术”成果获技术转让费2.2亿元;教育部网站“一线采风”栏目以《中南大学四大举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题,单篇推介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成效;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与光明日报社共建中国村落文化国家智库;6个文科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我校国防科研成果应用于“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风云四号”卫星,并保障“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等等。

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综合型大学,我校的科学研究要想支撑“双一流”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驱动。

首先,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引进杰出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构建学缘关系互补、年龄结构合理、人员流动正常的一流科研团队。如果没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就无法研发出一个又一个能在国内外产生影响的学术成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声誉。可以说,人才问题是各项工作的关键要素。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一个人性化、科学化的人才建设体系,以国际化视野培养包括科技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满足社会不同需要的拔尖人才,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对青年人才,学校要主动建平台、组团队、造氛围,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在持续枯燥的日常研究工作中保持定力,潜心科研,瞄准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和发展。

第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激发科研活力。学校要进一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构建体现中南文化的科研管理模式。通过营造宽松的研究氛围、发展育人的良好环境,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保障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达到服务社会的功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希望尽量减少会议、文件,避免政策朝令夕改无谓反复;不做花架子工作,避免事倍功半劳民伤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决策,减少对科研的干扰;主动与科研人员沟通,避免在实施决策过程中的障碍;真正从科研规律出发,从科研人员出发,人性化、科学化建章立制,建立有中南特色的科研管理体系。

第三,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领域,持续发力。从飞机起落架系统、火箭飞船到高性能铝合金,到透明计算到重金属污染防治,无一例外都是直接面向国家需求,直接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问题,直接贡献国防重点工程,直接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通过多学科交叉集成和产学研合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这就是中南大学科研工作的特色和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应围绕重大基础研究、高端技术和行业区域共性、关键技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服务产业技术创新。要布局一批水平高、影响大,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科研方向,既让那些传统特色科研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又挖掘、培育一批新的特色学科和研究领域。

第四,坚持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整合社会资源,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国家战略引导创新研究,以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完善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制,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大幅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坚持服务发展,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学校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力求在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作为人才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集、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国际学术交流广泛的高校,我们不仅要提供科学技术服务,也要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各类科研平台、基地和智库建设;坚持既出思想、又出人才,还要育人的工作思路,使得科研平台、基地和智库建设与学校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这些科研平台、基地和智库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应该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学校科研服务行业和社会的能力。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把学术导向、问题导向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升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说中南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