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时准备光荣”——与一个博导的偶然相遇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日第2版   
发布时间:2003-05-03   
[字号: ]
摄影 作者联系电话

    为着同一个目的——参加中南大学团委组织的关于“非典”的网上咨询,记者去作报道,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传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旭去做嘉宾,回答学生们的提问。5月1日下午,记者和杨博导同坐一辆车。 

    “这几天真是忙得很。”一上车,记者就听见这句话,话是从车里的一个中年人嘴里出来的,中年人一副极疲惫的样子。经介绍,记者知道他就是杨博导。 

    “医院里还没收治到‘非典’病人吧?”杨博导所在的医院是湖南定点接收外籍病人的医院。“没有。但经常有类似症状者,每次都不敢掉以轻心。昨天就有一例,几个指标都符合,搞得大家很紧张,医院还开党委会进行研究,与这个病人有接触的八九个医生护士昨天就没让回家,全部住在旅社里。好在经过进一步观察,发现不是。” 

    总以为湖南疫情较轻,医护人员没事,没想到一线的医护人员仍然这么紧张。 

    “报上说北京从湖南紧急抽调62名医护人员进京,你们医院有吗?” 

    “肯定有,具体人数就搞不清楚了。不过我们医院有1400多名医护人员表示,疫情当前坚决服从命令,随时准备上前线。” 

    “真的?”记者有些吃惊。“是啊,全院2000多名职工里,除了行政后勤人员,差不多都这样表示。”杨博导很随意地说,似乎为记者的吃惊有些不解。 

    久久的沉默。 

    一个多小时后,回来的路上。 

    “杨教授,您想过如果自己被感染该怎么办吗?”记者问。 

    “我是准备随时光荣的,我有最坏的思想准备。” 

    坐在副驾驶位上的记者眼睛湿了,好在杨博导坐在后面,看不见。正如同记者无法看见令人敬重的杨博导和他的同事们,在被同学们誉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工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