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我愿意用人格影响人格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3-09-10   
[字号: ]
摄影 作者联系电话

编者的话:每个人的记忆里都珍藏着几位难以忘怀的老师,时间流逝,也许我们会忘掉他们传授的知识,但总有一些东西铭刻心间——可能是认真得有些顽固的个性,可能是出口成章的才识,也可能是举手投足间的小习惯。它们以强大的魅力吸引、感染和影响着一颗颗成长中的心灵,让他们赞叹、钦佩甚至崇拜。

以人格培养人格,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艺术。相比责任、坚守等好教师的品质,我们同样关注教师的个体生存状态,希望老师们自由地绽放魅力,丰盈着自己,也成就着学生。

别叫我美女教授

中南大学教授 杨雨

2011年到现在,我在“百家讲坛”主讲了“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心事有谁知”、“端午时节话屈原”3场讲座。

其实平时我基本不看电视,却机缘巧合上了电视。2007年,我第一次“触电”是在长沙电视台主讲李清照。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因为我塑造的李清照相比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女词人更率性、叛逆,更具有大丈夫气概,引发了不少争议和质疑。

当“百家讲坛”的编导因为看到网上的视频而联系我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并不想去。编导劝说我,既然你热爱古典文学,难道只满足于自娱自乐、皓首穷经地做书斋式研究吗?学者不应该肩负起向大众传播文化的使命吗?编导的话说服了我。

之所以选陆游、纳兰性德、屈原这三个人物,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丰富、饱满,对他们的评价也争议颇多。我愿意挑战有争议的人物。

我喜欢古典诗词,我的名字也是源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更巧的是,我的研究方向是唐宋词研究及批评,而我从小就学习琵琶、手风琴。要知道,琵琶可是词在唐宋时代传播的主要伴奏乐器。

自从上了“百家讲坛”后,常有媒体称我“美女教授”,其实我觉得“美女”这个称呼缺乏个性,我更喜欢大家叫我“湘女”。似乎从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起,“湘女多情”就成了公认的特点。网友们还给我起了个昵称叫“洋芋”,这个称呼我还挺喜欢,很亲切,就像我的学生叫我“杨姐姐”一样。我经常把课堂“搬”到岳麓山上的露天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自然山水,和学生谈古论今或者聊聊人生和爱情。

我给学生上课常常是这样“不严肃”的——我们围坐一起,偶尔我会带上自酿的葡萄酒,和学生一起“行酒令”,对不上的罚酒一小杯。有一回正好碰上教学督导来课堂督查,一进门他就愣住了:这个课堂的气氛不一样!我赶紧请他坐下,然后继续我们的高谈阔论。下课后,督导夸:“杨老师课上得好。”

说到“吟唱”,在我的发动下,中南大学今年成立了“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还以大学生为主体成立了吟唱团。今年6月文学院的毕业生晚会上,学生集体吟诵《岳阳楼记》,我还弹起琵琶为他们伴奏。有一次和学生吃饭,学生们兴致一来,一会儿拍着桌子吼上一首《将进酒》,一会儿站起来高唱一段《离骚》,一会儿男女生对上一曲《长干曲》……大家沉醉其中,非常享受。

在2011届毕业典礼上,我作为教师代表致辞,送给毕业生12个字:正道直行、悲悯情怀、豁达心胸!这也是我的人生信条。 (杨雨/口述 《湖南教育》记者 王昱/采访整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10日第8版  http://china.jyb.cn/gnxw/201309/t20130910_551318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