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攒的280元帮哥哥姐姐上大学
来源:长沙晚报   
发布时间:2011-09-05   
[字号: ]
摄影 作者联系电话

受助学子们上台领取每人5000元助学金。均为邱晓峰摄

永州的何灵带来自家的花生,送给爱心人士。

昨日,在2011长沙爱心助学联盟启动式暨百万爱心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共有200位贫困学子领到了每人5000元的助学金,共发放助学金100万元。“我们希望学子们接受的不仅仅是5000元的助学款,更是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希望捐赠的百万助学金,推动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关注寒门学子读书问题。”佳博房产董事长曾国建说。爱心企业播撒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现场又有百余爱心企业和人士捐助善款7.63万元。

小学生捐出暑假卖报所得

爱心助学联盟行动环节,由8岁的李宜驰小朋友拉开序幕。

在燕山二小读三年级的本报校园记者李宜驰暑假卖报挣了280多元。当知道本报发起的“爱心助学联盟”活动后,他高兴得跳起来:“可以把钱捐给那些哥哥姐姐,帮助他们上大学了。”昨日,伍女士帮儿子凑成300元整数,捐了出来。母亲伍女士说,孩子大热天卖报连冰棒都舍不得吃,和他一起过来参加活动,听逆境求学的哥哥姐姐的故事,非常有意义。

长沙新路标房地产销售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淑萍不仅自己现场捐助2000元,还发动员工过来捐款,她代表爱心人士道出心声:“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圆大学梦,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虽不富裕,但乐意帮他们

朱女士专程从河西赶到现场。她向记者借来所有同学的详细资料后,一个人仔细翻阅,准备点对点资助。随后,朱女士和今年考上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的明德中学毕业生方莹进行面对面交流。朱女士留下手机号码,对方莹说:“大学期间,任何时候有任何困难,你都可以联系我。”

方莹是个内向的女孩,面对朱女士,她激动得脸发红,只是连声说“谢谢,谢谢”。朱女士虽然并非特别富裕,但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资助贫困学生,除了寄钱,还常带着衣服和食物去探望。朱女士表示,希望晚报多举办这类公益活动,作为一名读者,她一定会积极响应参加。

花甲教授帮助困难学生20年

捐助仪式结束了一个多小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还拉着两个学子问长问短。老人是中南大学退休的徐叶珍教授。徐教授已经70多岁了,近20年来,她一直在想办法帮助贫困学生读大学。她发起成立了中南大学教师志愿扶贫中心,帮助过一万多名贫困大学生到海尔、可口可乐、娃哈哈、乐百氏等企业勤工俭学。

浏阳市爱心助学行动协会秘书长刘岳也来到现场,除了与一些慕名而来的民间公益组织负责人现场交流如何更好开展民间公益活动外,她还现场资助了来自长沙县的刘旺参加创新型公益活动“大学生诚信借助”活动。刘旺是湖南工业大学大二学生,今后她将每年获得3000元资助。该活动由本报发起,由爱心企业和人士为困难学子提供无息借助资金,学子以借款的形式与爱心助学行动协会签署协议并打借条,在毕业后分期还款。

8年为两万学子搭起爱心桥

2004年,长沙市政府启动500万元慈善助学活动。作为爱心实施的主要单位,长沙晚报每年在暑假启动“爱心助学行动”。

自从2004年开展爱心助学以来,仅长沙市政府就拿出4000万元,救助1.4万多名寒门学子。社会各界共捐资超过1200万元,资助3000多名贫困生。目前,已有受助的学子走上工作岗位,或成为职业义工,受到爱心滋润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帮助更多的人。在本报影响下,在长沙、在湖南,每年都刮起一股爱心助学的清风。

寒门学子N表情

他们出身寒门,但命运坎坷,不能改变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家境贫寒,不能减损他们凌云的志气。逆境中发奋,他们自强不息;挫折中进取,他们执著而怀抱梦想。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却对社会充满感恩;面对困顿的生活,他们却安之以节俭。在爱心助学中,我们见证了他们的另外一面。

表情一

乐 观 刘清香 考入湖南科技大学

妈妈终年被病痛缠绕,爸爸不是在忙农活就是在打苦工。毕业于醴陵市第二中学,以573分的文科高考成绩考上湖南科技大学的刘清香面对这样的家境,她没有怨天尤人,反而真诚地说:“我觉得自己比较幸福,因为爸爸妈妈一直那么疼爱我,还有众多社会爱心人士愿意帮助我。”

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高考一结束,刘清香就到攸县做家教。做了一个月后,妈妈的病情加重,她就到医院照看妈妈,喂妈妈吃饭、照顾妈妈上厕所、帮助妈妈洗澡。“照顾妈妈最大的困难就是她有时候摔倒了,我不能够扶她起来。”刘清香说,她1.54米的个子,体重78斤,看到妈妈倒在地上抽搐而自己无能为力时,真的很恨自己这么瘦小。

“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妈妈的病快点好。”刘清香说,另外希望自己四年以后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找一份好工作,尽快帮家里还清欠亲戚的钱。她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

表情二

志 气 徐敏 考入湖南第一师范

毕业于浏阳市一中的徐敏今年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录取。刚到手的通知书还没有焐热,父母就为巨额的学费发了愁。当高考完的同学都还在兴奋地庆祝时,徐敏已经穿着一身服务员装出现在茶楼或酒店。

徐敏说,每天早上天刚亮,她就要起床。“马上就要开学了,家里欠的钱又催得紧。”经济上的压力使得徐敏顾不得辛苦,只想“多赚钱,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但是徐敏觉得,打工也不能耽误学习。“以后读大学了我还是会好好努力,只利用假期打打工,平时还是会专心学习。我要努力拿到最高奖学金。”

“爸爸妈妈都在广州打工,没人管她,她也学得好。”徐敏的姑父左先生说。徐敏的爸爸在广州一个酒店做服务员,年收入才一万多。而妈妈因为身体的原因只能做临时工。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徐敏选的都是比较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我不想让家人那么辛苦地工作了。”

表情三

自 强 何文祥 考入湖南工程学院

收到湖南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家住郴州大山深处的何文祥一家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姐姐三年大学,自己三年高中的学费已经让家里债台高筑。而爷爷今年六月又被查出胃癌,家里根本无法凑近十万元医药费。为了让孙子上大学,爷爷已经放弃治疗。

何文祥因为家里负担太重,曾放弃了高中的学业。后来发现文化太低找不到工作,才决定复读,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郴州市一中。

高考结束后,何文祥就开始做家教。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基本上没有回家。最多的时候他同时兼了三份家教。每天6时就起床,晚上到十时钟才能回家。为了省几块钱的车费,他经常步行几公里往返各位学生的家里。

“我已经赚到3200块钱了,够一半学费”,说起自己亲手挣来的学费,何文祥露出了天真的笑容。“我要凭自己的双手完成学业”,何文祥说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表情四

进 取 高强 考入华中科技大学

高强来自衡阳衡山县的一个偏远乡村,他12岁就下田干农活,而现在已经成为家里的骨干劳动力,播种、插秧、收割、踩打谷机……无所不干。高强毕业于明德黄兴班,今年以642分的理科高考成绩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当别人说他成绩优秀的时候,高强淡然地说:“农村出来的孩子都会比较想读书,成绩自然差不了。”

“和许多长沙的同学比起来,我家条件确实不如他们。”高强说,这不会成为我自卑和堕落的理由,反而是我发奋进取的动力。有了这种动力,他利用一切时间和资源学习,成绩总能维持在年级的20-30名之间。除了搞好学习,高强也注意其他能力的培养。3年来,他一直是黄兴班的班长。学校、班上的活动都是由他组织策划。“不错,我是从乡下来的,我的先天资源不多。但是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的同学知道,农村来的学生不可小觑。”高强说。

高强表示,进了大学,除了勤工俭学外,要努力学习,不光是学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形成自己的能力。

表情五

执 著 蔺娜 考入山东泰山学院

每个女孩都有着自己天生的音乐梦想,梦想有一天站上属于自己的舞台。今年被山东泰山学院录取的蔺娜,是一个有机会得以实现梦想的幸运儿。

蔺娜出生在浏阳县文家市镇的一个偏僻山村,读高三的时候,蔺娜的老师们都建议她考艺术特长。蔺娜考虑到经济条件,拒绝了老师的好意。当听到老师说学校资助她时,蔺娜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在湖南师大上艺术培训班的时候,我学费除了找亲戚借了一部分以外,都是老师们从工资里省出来资助我的。”

在师大读书时,每天都很辛苦,因为没有基础,什么都得从头学起。但是蔺娜从不认输。她说:“妈妈送我来长沙读书时,在火车站给我贴防晕车的耳贴时突然心脏病发作,把我吓坏了。那个时候我就发誓,不管多么苦,我都要熬下来。”

现在读大学,学费就更贵了。暑假蔺娜在镇上的花炮厂打了一个月的工,挣了600元钱。“虽然不多,但一点一点积累总比没有要好。”蔺娜说,读完大学她要当音乐老师,“我想帮助那些和我一样,怀揣梦想的人。”

表情六

感 恩 陈铁明 考入长沙理工大学

助学金发放现场,一个男孩坐在第一排,向每一个走向捐款箱的爱心人士默默地鞠躬。这个男孩是陈铁明。他来自宁乡云帆实验中学,今年考入了长沙理工大学。

陈铁明才两三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相继去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今年快90岁了,也没什么固定的收入。为了维持生计,五六岁的陈铁明已经开始早出晚归,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捡垃圾卖钱。等到年纪稍稍大一些,他就去打零工。面对这样的生活,陈铁明从未抱怨。反而充满感激。“能读完中学都是靠社会上好心人的资助。”

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陈铁明说:“我承诺,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承诺,我会在大学里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用我的所学报答社会。我承诺,在以后我也会尽我的能力,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寒门学子。”一句话里,他几度哽咽。

表情七

节 俭 方莹 考入湖南师范大学

在一些高中生还在为千元生活费觉得捉襟见肘时,今年考上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的明德中学高三学生方莹,每个月300元还有结余。

方爸爸从小患上小儿麻痹症,在家里摆一个小摊子,卖一点烟、面包一类的东西。方莹上高三的时候,爸爸得了肾结石。方妈妈也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方莹一家住在湘春巷一间祖上留下的屋子里。里面还住着方莹的姨妈和舅妈两家人,方莹家住三楼,不到八平方米的房间里只有一张木板床。

方爸爸说,高考结束后,有同学来找方莹参加聚会。“我和她妈都身有残疾,我们家领的是低保,女儿懂事,每次都找借口推脱了。”

对于300元不到的生活费,方莹从不要求爸妈多给,也从不抱怨爸妈给得少。“这个小孩每天三餐一共不到七块钱,有时候都舍不得吃饭。”方莹的姨妈说。方莹从小就没拍过照片,家人也从来没带她去公园或者去外面玩过。方爸爸不断感叹:“这个女儿从来不跟我们要零花钱。小女孩谁不爱美,她一年到头难买一件衣服。”说到这里,方爸爸眼里隐隐有泪光闪动。

来源:长沙晚报A4 2011-09-05 http://cswb.changsha.cn/CSWB/20110905/Cont_1_4_181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