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把课上好,学生把知识学好,这仿佛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定律,千百年来被无数的师生努力实践着。去年,中南大学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之后,教授、副教授们纷纷走上讲台。是不是老师有学问,就会让学子甘之如饴?最近中南大学学子调查发现,大学课堂上,个人魅力强的老师最受欢迎,而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最怕的就是老师用方言授课。
有魅力课堂轻松最受追捧
老师的个人魅力,大多表现在幽默又不失才学和风度。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王瑞祎表示,她喜欢诙谐幽默、知识面广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把整个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我喜欢何云波老师的《比较文学与文化》课,因为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老师展现给大家的不是一本死书,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的吴志敏也表示赞同,这类老师上课时能将呆板乏味的知识用一种比较诙谐幽默的方式来表达,“上寄生虫学课的老师将一些寄生虫比作常见的食物,比如蛔虫就像面条一样,布氏姜片吸虫死了就像姜片一样,还有像葵花籽一样的华支睾吸虫。这样很容易从形态上去记下这些小东西。”
“教授、副教授们本身储备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他们上课一般不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会有意识地去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前沿性的科学领域,这让他们的课堂富有魅力。”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潘俊同学说。
在《中国文学史》的课堂上,中南大学晏选军老师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们“另类”分析梁山好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其中夹杂了紧随潮流的时髦新词、英文单词以及地方方言等活跃气氛的因素,使得座位上的同学们抬头率达到百分之百,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对于同学们课堂上的热情,晏老师这样回答:“我不认为我做得非常好,只不过我也是从大学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知道作为大学生期待什么样的老师。我仅仅是以‘以己推人’来要求自己。学生们身边接触大量的新元素,因此在课堂上融入一些诙谐的语言新词和小笑话可能会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也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喜欢讨论和互动,讨厌纯PPT
对于喜欢怎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同学们表示大多倾向于师生间能互动,气氛活跃的课堂教学形式。中南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周同学说,自己喜欢课上能与学生互动的教授。“他们会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我们的需要,以便将课堂的效果发挥得更好。教授们也会分享一些他们的人生经历,对我们的成长受益颇多。”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大一新生罗同学喜欢有小组讨论的英语课堂。他认为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充分展示出同学的个性。“我记得我们上第一节英语课的时候都畏首畏尾的,不敢展示自己,有想法也不敢开口说出来,但是后来在老师的引导和调动之下,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讨论,我们渐渐地都敢用、会用英语表达出来了。”
中南大学地信院某班的课堂上,一位线性代数的任课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板书着解题过程,并不时附加讲解,“你看是不是?这样就到了这一步……”小吴同学在下课后一边整理黑板上的板书,一边告诉记者:“我们很喜欢老师用板书教学,老师写板书能让我们的印象更深刻,我们接受不了单纯念PPT内容的老师。”潘俊也比较赞成老师采用板书教学:“我希望老师讲课尽量多采用板书,少用PPT。老师板书时,会把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对问题的看法提出来,然后课堂上大家可以一起探讨和研究。板书时,就算是讲授那些已经公认的定理和原理,也能够让我们理解起来更透彻。”
老教授方言重难倒学子
中南大学改革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上讲台,给本科生授课。尽管他们知识储备丰富,熟悉科研前沿动态,可是部分教授来自湖南本地,有很重的湘音,让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抱怨整堂课“云里雾里”。
照本宣科、满堂灌型教学似乎更被大学生们吐槽。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的胡倍源同学表示,大学里还是会存在照本宣科的老师,有老师就对着课本上的内容和文字讲解,未进行扩展延伸。还有的老师,上课氛围比较沉闷,总是自说自话,不顾学生的感受,不仅枯燥无味而且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感觉。
“我不喜欢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几节课下来就像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演独角戏。”抱怨的同学表示,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古板无新意,以至于学生不是打瞌睡就是走神,甚至开小差玩起了手机。
来源:长沙晚报2013年04月03日c01: http://cswb.changsha.cn/html/2013-04/03/content_37_1.htm